學佛答問 第 40 集
40-22【問】第四個問題,他說弟子從事於電影製作總監的行業,請教,下面有四個小問題,第一個是電影業對眾生的影響,弟子雖只負責製作,是否仍須負全部的因果責任?
學佛答問 第 40 集
40-22【問】第四個問題,他說弟子從事於電影製作總監的行業,請教,下面有四個小問題,第一個是電影業對眾生的影響,弟子雖只負責製作,是否仍須負全部的因果責任?
地藏經玄義 (第五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05
在這部經的題目當中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題目一共七個字,七個字裡面有通題、有別題。所謂「通題」是通一切經,就是「經」這個字是通題,大家曉得《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都稱之為經,「經」這個字是通題;其餘六個字是「別題」,跟其他經典不一樣。所以題目裡面自己就分通、別,這一定要解釋清楚。別題裡面六個字「地藏菩薩本願」,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法,所以它是以人法為名。地藏菩薩不可思議,菩薩的本願也不可思議,所以青蓮法師加上「以不思議人法為名」。世尊在本經為我們說出這部經的名稱,佛說了三種:第一是「地藏本願」,第二是「地藏本行」,第三是「地藏本誓力」,地藏菩薩的誓願與誓願的力量。佛說了三種,譯經的法師在這裡面取一種,取「地藏本願」,但這個題目實際包括「行」與「誓」,所以統統都包括了。
人名裡面也有通別,地藏是別名,菩薩是通名。實在講,地藏還是通名,但是跟菩薩合起來講,菩薩通的範圍比它更大。怎麼說地藏是通名?你學這部經,依照這部經理論方法修行,你就叫地藏菩薩;他也照這個方法理論修行,他也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多了,不只一個人,所以它也是通名。延續法師照這個學,延續就是地藏菩薩,延續是別名;寬容法師照這個學,寬容就是地藏菩薩。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不能把菩薩看作一個人,凡是修學這個法門的就稱為地藏菩薩,凡是修學觀音菩薩法門的統稱觀音菩薩,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現在世間人很堅固的執著,地藏菩薩決定不是觀音菩薩,錯了!
地藏經玄義 (第三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03
經上跟我們講有無間地獄、阿鼻地獄,這是最重的,造的是五逆十惡。
五逆十惡罪在過去很不容易造作,大家都受過一點道德的教育,縱然造罪業,五逆十惡罪很少見到。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少見。現在這個社會造五逆十惡罪,我們看得太多了,甚至於我們在寺廟裡都看到出佛身血。在哪裡看見?我看到寺廟裡面,我們去訪問,寺廟裡面客廳很寬敞、很大,布置得很雅,那個地方擺了一個藝術品,一個菩薩的頭,一個佛的頭,這是出佛身血。
地藏經玄義 (第二十七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27
我在早年學教的時候,總以為一定要到阿羅漢,到九次第定,才能夠無所樂著,總以為是這樣。以後念《金剛經》才明白,初果須陀洹已經沒有樂著了,想想是有道理。須陀洹得的境界,如果他還有留戀、貪愛,他怎麼能證二果?就像我們爬樓一樣,我們對第一層喜歡,就不會上第二層;第一層能捨得掉,他才能到第二層;第二層不貪愛,才能到第三層。一有貪著之心,頂多你就留在那個境界裡,不會再往上面去了。我們以這個道理,你就能夠推想到,四禪八定為什麼出不了輪迴,他在那個境界裡,那個境界是大樂,他染著,他不肯捨棄,所以就止於這個境界。修行人聰明,知道這個境界是虛幻不實的,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這些東西,七情五欲統統沒有,他懂得這個道理,境界現前他無動於心,所以他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從初果須陀洹,四相我們不能說他完全沒有了,很淡薄了,這是可以肯定「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非常淡薄了,所以須陀洹他才能夠不斷再往上面去,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他逐漸能證得。如果有所貪著,「我證得須陀洹」,頂多你在須陀洹那裡不要動了,死在那個位次上,再也不會提升。《金剛經》上講破四相、破四見,對於一個真正修行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而且一定要做。
「我相」就是破除自私自利,不再有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我相沒有了。不再看到別人這些是是非非,「人相」就沒有了。我、人之外,所有一切依正莊嚴都屬於「眾生相」,知道法法平等,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緣生性空,夢幻泡影,這是眾生相破了。末後「壽者相」,壽者相是時間的觀念,時間觀念也不存在,也不要去分別過去、現在、未來,有過去、現在、未來那是壽者相。時間有沒有?時間沒有。《百法明門論》裡面跟我們講,時分就是壽者相;方分是講空間,方分是講四維上下十方。空間跟時間屬於什麼法?排列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什麼叫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只是抽象的概念,決定沒有事實。諸位要曉得,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是依他起性,好像還有那麼一點痕跡,眾緣和合而生的。二十四個不相應,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是個抽象概念;也就是說,事上好像有這個概念,理上完全沒有。事上只是個抽象概念,決定不是具體事實,實在上講,連事都找不到。你能夠把這個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放下了,不再分別執著,壽者相沒有了。我們今天雖然不能完全放下,一定要明理、要多念,天天念這四句話,把這個念頭淡下去,這就好。一年比一年看得淡,一月比一月看得淡,我們修行功夫就會得力,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功夫都會得力。
地藏經玄義 (第二十七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27
「諸禪三昧之業」怎麼講法?如果我換句話說,大家就容易理解,就是一切法門,無量法門,無量無邊的法門修的是什麼?都是修禪。佛法總歸納,歸納到最根本的原則只有戒、定、慧。定就是禪定,慧不需要修,樞紐在定。戒律,持戒是方便法,不是目的是方便,因戒得定。禪定還不是目的,目的是開智慧,因定開慧。所以禪定是開智慧的手段,持戒是得定的手段,戒律在佛法教學裡面是手段之手段,我們講最初方便。像天台大師講的五停心觀、五品修學,都是屬於手段之手段,都是屬於戒學,因戒得定,得心寂三昧,這得定。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清淨心觀察一切都是智慧,智慧不要學的,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只要你心地清淨智慧就開,你一分清淨心開一分智慧,兩分清淨心開兩分智慧,十分清淨心開十分智慧。所以定的功夫有淺深不同,它起作用智慧大小有差別,就這個道理。心不清淨,只有煩惱、只有妄想,決定沒有智慧。學佛諸位抓到總綱領,總綱領就是戒定慧,你才會有成就。你抓不住綱領,那就是盲修瞎練,費的時間長,費的功夫多,得的效果少。
許許多多人甚至於誤會,把福報當作功德,福報跟功德是兩樁事,這個諸位要曉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這樁事情「福不能救」。這樁事情是什麼?生死大事。了生死、脫輪迴的大事,福報不能救,修再大的福報,你到人天裡面去享福,不能了生死,不能脫輪迴。了生死脫輪迴什麼能救?功德能救。功德跟福德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福德著相,修福德不著相就是功德。「功」是不著相,「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那就是功德。所以事還是一樣,事上沒有差別,用心不一樣,結果就不相同。著相,還得要以《金剛經》做標準,《金剛經》上講四相,佛說得很明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個說清楚了。如果我們還有四相,我們所修的這一切善法全是福德,跟諸位說,講經說法都是福德,著相了,來生得福報。講經說法來生得什麼?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生生世世修這些福德,著相修行,四相沒有離,你將來享大福報。像乾隆皇帝,這三種福他都修,有智慧又有福報,又有健康長壽,福從哪裡來的?前世大概是作法師,這麼修的。可是沒有辦法出離三界,還是要搞生死輪迴,辛辛苦苦修的一生就享完了。乾隆做六十年皇帝,做四年太上皇,說實在話,也是一彈指就過去了,我們要警覺到。
地藏經玄義 (第十三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3
在末法時期,為什麼會招致這麼大的災難?就是孝道沒有了。不但孝行沒有,孝的概念都沒有,這個可怕了。正法、像法、末法的區分,我們也可以用孝道這個條件來觀察:正法,人人能盡孝;像法,孝道就衰了,雖然講,但是「行」達不到,在行為當中是打很大的折扣;末法時期,不但孝行沒有了,孝的觀念也忘得乾乾淨淨。怎樣拯救世人?沒有別的,還是要提倡孝道,還是要教孝、勸孝。「孝」是整個佛法的基礎,也可以說,孝是一切眾生幸福美滿的根源。救眾生,要從根本救度,根本救度就是教孝。中國佛教,晚近這一、兩百年我們不談,我們看過去,從後漢傳到中國來,隋唐達到最高峰,歷史上稱為佛教的黃金時代,朝野沒有不信奉,沒有不遵行,帝王大臣給一切人民做榜樣。縱然到了末代,皇帝實在不盡孝,死了以後諡號裡還有孝字。這就說雖然做不到,他還知道孝是好事情,還想有這個字,得到身後的榮耀。所以中國古時候帝王,以孝治天下,以禮治天下。我們佛法教化一切眾生,也是以「孝、慈」為根本。
中國的佛法是以四大菩薩為綱領,這四大菩薩就是中國的四大名山。諸位要曉得,這四個是一體,不能分開,分開那就錯誤了。始從地藏,地藏就是教孝。「地」是大地,「藏」是寶藏,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衣食住行,物質精神的受用,都要仰賴大地。五穀雜糧是大地生長的,我們要靠這個維繫生命,衣食住行哪一種資源不是仰賴大地?文明再提升,種種藝術的享受,一切珍寶也都是從地下開採提煉出來的七寶。佛用大地比喻我們的心地,所以「地」是表法,我們看到大地就要想到自己心地,我們的心地有無盡的智慧,有無盡的德能,智慧、德能就是寶藏。大地生長萬物,顯示出多彩多姿、真善美慧,可是我們的心地顯示出來盡虛空遍法界,佛經裡面講依正莊嚴。十法界,盡虛空遍法界的依正莊嚴,是我們心地智慧德能的多彩多姿,是我們心地寶藏的真善美慧。誰知道?佛知道。我們眾生是迷而不覺,諸佛菩薩是覺而不迷,所以他孝心才圓滿。
美國修.藍博士,住在洛杉磯,修.藍他的這張照片,在當中最下面,他到我這來過。他是學夏威夷土著一種療癒的方法,就是治病的方法。他治病不需要跟病人見面,他只需要病人的姓名、年齡,出生年月日,現在住的地方,再病歷,他就要這些東西,跟病人距離幾千里都沒有關係,他能把他治好。
他到我這裡來,我問他,你這個治病根據什麼理論依據?他說清淨心。是自己首先必須,他不是佛教徒,他說要把你的記憶,你能夠記憶記得的,所有一切不善的記憶統統清除掉,清除掉,不要再去想它,好的記憶也清除掉。善與不善統統都清除掉,恢復清淨心。這就是他的基本功。
治病的時候,把病人觀想跟自己一體,他用這個方法。因為他知道病歷,他想對方的那個人,那個人身體跟自己變成一體,觀想。觀想之後,精神完全集中,用自己的清淨心把他病態那些細胞,帶著病毒的細胞恢復正常,用自己的清淨心恢復正常。每天半個小時,就是觀想半個小時,就跟現在禪堂打坐一樣,觀想半個小時,連續一個月。怎麼知道?自己好了,自己身上的毛病沒有了,對方就好了,就用這個方法。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46集
現在學佛的同修最難捨就是求願之心,他所求所願全是虛妄,他想求現前的富貴,想求現前的福德,實在講也能得到,那你就要懂得因果的道理;你想得善果,你一定要修善因,你的心行不善,你決定得不到善果,這是求六道之內的福報,並非究竟。但是絕大多數的人只看眼前,沒有遠大的眼光;只有真正覺悟的人,才真正發心出離六道輪迴,那個心是純善。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46集
【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
這個感應很明顯,或者在夢中你夢到菩薩,菩薩帶著你去遊歷他方世界,你會見到你過去的家親眷屬。這一段註解我們念一念,「上是顯機顯應,故於稱禮之際,現身告知其界」,這是指前面一段,總結前面一段。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46集
佛菩薩依舊示現斷惡修善這些事來給人看,他是善惡兩邊都不造,不造惡我們好懂,不造善是什麼?
他修一切善法,決定沒有一個念頭希求善果,這就叫不造善,絕不希求善果。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40集
我們今天看到全世界的災難,居士林這個道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有沒有貢獻?極大的貢獻。世間人不承認,你們在這個地方念經、念幾聲佛號有什麼貢獻?他不承認,可是諸佛菩薩承認,天龍鬼神承認。
這個理論我們在講席上跟諸位報告很多次,用他們科學家的說法,波動的互相干擾。我們知道所有一切的物質,都有波動的現象,最簡單的原子,輕原子最單純的,一個原子海,一個電子,電子圍繞著原子海在轉,它像什麼?動相。既然有動,它就產生波,波大也可以分為三大類:光波、聲波、震動的波,都可以稱為電磁波,它有波動的現象。波動現象正常,生態就平衡,如果波動的現象不正常,不正常的波動干擾著正常;地球自然生態是個正常,可是人心波動不正常,於是影響到地球的波動,所有一切物質的波動影響,道理在此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35集
【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較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這個事情地藏菩薩哪有不知道的?這一問一答是說給我們聽的,讓我們覺悟。『業道眾生』就是指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裡面特別是指人、天二道,人、天二道當中又特別專指人道,這個法會是在人間開的,是為人間講,這個法會是在忉利天宮,欲界天。『較量布施』,「較量」是比較、衡量;比較、衡量布施,『有輕有重』。下面就舉出例子來說。『有一生受福』,這是輕的,『十生受福』,這比較重,『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這個布施就很重,這是什麼原因?請佛為我們說明。
學佛答問 第 56 集
56-3【問】第一個問題,請問世間所流傳各種大災難預言的說法是真的嗎?
【答】那我先要問兩個問題,看相算命先生說一個人的命運,你說是真的嗎?真有命運嗎?風水先生講地理風水,是真的嗎?諺語有句話說的很好,「信則有,不信則無」,那你到底是信還是不信?確實有人信,有人不信,中國外國都一樣,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相信的人也不在少數,不信的人也很多。那到底有沒有?我們看看佛法裡所說的,佛法講因果,《十善業道經》上講的很清楚,中國道教《太上感應篇》一開頭就講這個問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佛肯定這個事實。
地藏經玄義 (第十四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4
不可說當中,不可說是理太深了、太難了,但是還是要做。『用四悉檀赴緣,隨機說教』,這就是我常勸導諸位同修,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跟別人往來,這學佛了。佛用的態度是四悉檀、四攝,我們學會四悉檀、四攝法,你跟所有一切眾生交往就無往而不利,你就會得到群眾的歡迎,會得到大眾的愛戴,無論你搞什麼事情都成功,你的人緣好,得人緣。
地藏經玄義 (第十四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4
我們說一個淺顯的比喻,心,不要說真心、妄心,我們只說凡夫所講的心。心裡頭沒有夢,可是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它會作夢;夢確實是心變現出來的,但是心裡頭確實沒有夢。心裡要有夢的話,每天晚上夢應該是一樣的,怎麼會起變化?你一生當中天天作夢,從來沒有兩個夢相同的。從這個比喻裡頭,諸位細心去體會。
(轉載)
2023年4月27日早上,我在屏東善導寺參加念佛共修。
當大家坐在椅子上一句一句持續念佛的時候,我突然看到供奉的本尊阿彌陀佛面帶微笑地從佛像裡走下佛桌,全身放光。走下佛桌的阿彌陀佛與供奉的阿彌陀佛佛像完全一樣,身穿橘紅色的連身袈裟,左手拿著蓮花,右手垂下呈接引狀,全身和寬大的袖子都湧出了好多好多的橘色和粉紅色的蓮花,光明的蓮花,一直飄在空中旋轉,雖然小小的,花瓣卻多得數不勝數。
(轉載)
末學未出家前,在香港醫管局一間醫院工作。上班的第一件事是要幫所有的病人量血壓,2017年某一天下午二點四十五分,當我要為十二號房五號床的病人量血壓時,發現她在睡午覺,我怕驚嚇到她,剛開始用較小的聲音喊病人的名字:「XX,現在幫您量個血壓!」見她沒有反應,我就加大音量,見她還是沒有反應,我本能的喊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同時推動她的手臂。此時,病人突然在驚恐中大聲說:「我終於不用投胎做豬啦!」當時她的雙眼瞪得好大,而且非常驚恐!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2集
昨天講到經題,介紹了「地藏菩薩」,今天我們接著再介紹「本願」。題目對我們修學關係太大,必須要很清楚的理解。許許多多的同學們不能說他不用功、不能說他不精進,為什麼得不到成就?實在是因為對於心地寶藏沒有能夠真正認識清楚。世間人在過去無論是那一個行業,尤其是讀書人,佛法更是不例外;世法裡面重視立志,一個人沒有志向,他的一生奮鬥努力沒有目標,當然不會有結果。佛法講發願,發願跟世間人所講立志是同樣的意義,一定要發大誓願。我們的願為什麼發不出來?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佛常常在經上作比喻,譬如一個植物,種子為什麼它不能夠發芽、不能夠生長?這個種子沒有放在地上。我們把種子放在桌子上、放在茶杯上,永遠不會發芽成長。所以願一定要有個依靠,依靠什麼?依靠大地、依靠心地。心地不明,願怎麼能生得出來?一定的道理。樹木要依靠大地它才能生根、才能茁壯,開花結果。
地藏經玄義 (第四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04
諸位同修已經不是初學,我們一定要曉得,任何一尊諸佛如來、任何菩薩,到地獄去教化眾生都稱地藏菩薩,這個道理要懂,你才真正體會到「法門平等」,「萬法一如」。
如果在現前這個時代,任何佛菩薩到我們娑婆世界來作佛,名號都要叫釋迦牟尼,不能用其他的名號。
地藏經玄義 第 20 集
佛家的修行,最重要的是「修觀」。修觀兩個字不好懂,現代的話說,修正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我們過去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錯誤了,「宇宙人生」要用「宇宙眾生」,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對於宇宙一切眾生的看法。
學佛答問 第 40 集
40-6【問】第五個問題,他說現在整個世界經濟不好,人民生活會愈來愈苦。如何幫助他們早日脫離困境,不因經濟問題還導致離婚等社會問題?
【答】這個事情在現在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確實如你所說的,日子是愈來愈難過。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一切眾生造作惡業不能回頭,如果能回頭就好了。愈是不好,人犯罪的心理愈容易造作惡業。所以內裡面有惡的習氣,惡習種子,外面有惡緣來招感,這是佛法為我們說明,世界為什麼會這樣的動亂。你要細細去思惟,它的原因就是我們這一代的人把聖賢教誨疏忽了。所以教小孩從小就教競爭,競爭提升就是鬥爭,這個社會怎麼能太平?競爭這個念頭決定是自私自利,決定是損人利己。每個人都懷著損人利己的念頭,不知道損人利己是罪惡、是錯誤,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就沒救了。
地藏經玄義 (第十八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8
第二種三昧,就是修行的方式是「常坐」。常坐也叫「一行三昧」,中國禪宗用的是這個。《文殊問般若經》,裡面說明也以「九十日為期,專緣法界」,用這個方法開悟的。雖然是常坐,也要有調身的方法,如果每天坐的時間太久,沒有活動,我們知道生理受不了,會坐出病來。
所以有些用功不如法的,坐到最後這兩個腿血脈不通,出了問題,腿要鋸掉。我們看到的,那是什麼?打坐不如法、不懂法,一定勉強撐持,到最後身體變成殘廢。所以禪堂裡面堂主,都是過來人,他懂得,他能夠觀察每一個人修行的狀況,遇到這些障難,他有方法來為你解決,來幫助你。
地藏經玄義 (第十八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8
觀的功夫有三層:最淺的是「觀照」,再深一層的是「照住」,最高的是「照見」,這是觀照三個層次。跟我們念佛裡面講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我們名稱不一樣,事實境界是相同的。觀照就是我們淨宗講的功夫成片,照住就是我們講的事一心不亂,照見就是理一心不亂。
地藏經玄義 第 14 集 悟道法師
這一生如果不能認真修學,這一生還是得不到結果,充其量會得一點三界六道的有漏福報,這是肯定會得到,要想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就不可能。如果我們冷靜去觀察、細心去觀察,念佛往生的人,這些人在世間上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成就,沒有值得人讚歎的地方,好像非常平凡、非常庸俗,那是我們觀察不夠細緻。
他走了之後所示現的瑞相,我們從這個瑞相裡警覺過來,再仔細去想想他一生的行持,你會發現他行持確實與一般眾生不一樣。像孔老夫子所具備的五種德行,這是弟子們公認的,溫、良、恭、儉、讓,你用這五個字去觀察他有沒有?你會發現,這是庸俗之人,平常沒有值得人看,但是這五個字他真的具足。
所以在《楞嚴經》上,一般都認為《楞嚴》是密宗必修的、禪宗必修的,好像淨土宗的經典裡面沒有《楞嚴經》。其實「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就是《楞嚴經》上的,還有「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但是很少人去念,一般人念觀音菩薩,都念《法華經》裡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都念這個。
文殊菩薩,這是世尊命令他的,讓他替我們娑婆世界,特別是替地球上這些眾生,這二十五種法門給他選一種,文殊菩薩幫助我們選,選的是「耳根圓通」,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菩薩跟這個地方的眾生特別有緣分。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最靈光的是耳朵,看看不清楚,聽得清楚,所以耳根比眼根厲害。
談到作夢,這正好有個人,我們澳洲的悟平法師,她有個疑問來問我。她說如果有人說他在個人念佛當中看到師父上人,那就看到我了,告訴他要怎樣怎樣做,而不是當面向師父請示,這樣一個感應所得的啟示是否可信?她記得我從前講過這些事情,在講席裡頭講過,有人說他在夢中見到師父給他開示,師父上人說他沒有給他開示,弟子一直有此疑惑。這是她來問我的。
夢中會夢到人,這是什麼原因?是因為你想他。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佛就會夢見佛;想菩薩就會夢到菩薩;想你的親人,你就會夢到你的親人;想你的父母,會夢到父母;想你的小孩,會夢到小孩。會想到師父,都是一個道理。
地藏經玄義 第 25 集
識是什麼?是分別、是執著,我們知道是這個東西。不曉得真正起作用的,是沒有分別執著,也沒有妄想,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所以諸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他看什麼?他看你六根根性,你們是諸佛如來,個個都是。所以菩薩成佛,看到大地眾生統統都成佛了,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看諸佛如來都是眾生,為什麼?分別諸佛如來,執著諸佛如來,把諸佛如來看成眾生。
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佛決定不敢輕慢一個眾生,佛的恭敬是平等的,對一切眾生平等恭敬,對一切眾生平等讚歎,對一切眾生平等供養,決定沒有差別,平等真法界。我們心不平,不平就有高下;我們的心不清淨,不淨就有貪瞋痴,有是非人我,有自私自利。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沒有,完全從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假的不是真的。雖然不是真的,它變現假的境界,讓你在假境界裡面受苦受樂,你感受有苦樂。人很少有不作夢的,夢從哪裡來的?心想生,夢是心想生。我沒有想這個事情,為什麼會做這個夢?你現在沒有想,你阿賴耶識裡頭有檔案。過去生中的事情,無量劫前的事情,或者這一生當中,從前所造的,夢中你不能控制你的意識而起現行。
呂思萱 簡元吉 台北報導
0403花蓮強震,許多人急忙逃生。新北市八里一名印尼看護「瑪雅」,在地震發生當下沒有奪門而出,反而擔心電燈掉下來,砸傷躺在床上的長輩,於是她想都沒想,直接衝到床邊,抱住失能長者,以防受傷。事後,雇主查看監視器畫面,意外發現瑪雅的舉動,相當感動。
三號上午,突如其來的搖晃,睡在一旁的看護瑪雅驚醒,四處查看。過沒幾秒,強震來襲,她一個箭步,抱住行動不便的王奶奶,緊接著劇烈晃動,連電視機都直接倒下,瑪雅自己也快站不住,依舊寸步不離。
地藏經 第 51 集
【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前面是有了覺悟的心,真心回頭,菩薩都幫助。『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這段是講學佛的人,前面所說的未必是學佛的人,這個地方是學佛的人。學佛人可貴之處是在念念修行,念念當中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沒有證道之前;
(轉載)
這個世上,有人出賣體力,有人出賣知識,有人出賣朋友,有人出賣尊嚴,最可悲的是有人出賣自己的良心。也許有人會說:現在出賣良心的多啦,什麼假奶粉,假牛肉,不都是出賣良心的做的嗎?尤其是做生意,好像不出賣良心就發不了財。甚至有些人已經沒了良心,你告訴他不能做這麼缺德的事,他還不相信自己做錯了,他覺得他做的事很正常。預言的神奇就在於早在許多年前,留下預言的先知們就知道了今天的現狀。當人出賣良心的時候,人也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
這兩天 有一則新聞 引起 廣泛討論,
美國 前後任的 印太司令 警告 2027 年 中共 將要做好 武力犯台的準備.
之前 在大陸 經商的 台商圈 ,也流傳 2027 可能對台 動武.
地藏經 第 36 集
【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
這段是教給我們修補舊的寺廟、塔像,功德超過新建。這個道理在哪裡?理甚深甚廣,在我們現在講,舊道場有它歷史的根源,有它文化的背景。他這裡面說了三個意思,第一個「人勝」,過去有很多人在這裡修行證果,我們走進這個道場,真的自自然然就起見賢思齊念頭,生起這個心,這個力量很大很大。像我們今天如果到廬山看東林寺,立刻就想到當年慧遠大師在這裡念佛、在這裡成就,尊敬的心、效法的心立刻就生起來,新建道場沒有這個能力,所以這是修舊的功德超過新建。第二個「令他起信」,這個道場源源流長,自古至今代代不絕,因為新道場建立,別人到那個地方去參訪,信心總不如舊道場的信心堅固。第三個「報恩」,報祖師大德之恩,祖師大德的道場要維護,我們今天到蘇州看到靈巖山的道場,就會緬懷印光大師的德行,這一定的道理。在海外這些弟子們,只要有機緣出錢出力,把祖師的道場恢復,報祖庭之恩。這就說明修舊的比建新的功德還要大。
地藏經 第 41 集
【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
地上這一些生物,地底下所含藏著無量的礦物,『寶貝』是礦物,都沒有離開大地,這些東西都是堅牢地神所管的,他有大力護持。他雖然能護持,可是親因緣還是眾生的業力,堅牢護神是增上緣而已;正如同諸佛如來對我們的教誨,給我們做增上緣,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決定是自己造作;親因緣就是善惡的念頭。現在的科學家懂得,所有一切物質的現象它的基本元素,元素再分析,分析成分子、原子、粒子,分析到最後是相同,世間所有一切的物質現象是同一種東西組合,正是世尊在《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合相」。
地藏經 第 34 集
【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
這個註解很好一開頭「疑云」,大家聽了這個話會有疑惑,「無間業重,何得一人稱一佛名,即得銷滅耶」,確確實實是能夠叫人懷疑。我們從這個經一直講到此地,諸位就了解,能夠滅罪是你念頭轉,罪就滅了,念頭不轉,那就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註解裡面,一百五十一面第一行,最後這一句,《華嚴經》上說的。「《華嚴經》云,設聞如來名,及與所說法,不生信解,亦能成種」,這個利益在此地。換句話說,還是要墮,善知識提醒你,你自己要覺悟、要回頭,這時候的覺悟,就是跟到善知識一心稱念,這是真懺悔。最後一念你心裡面是佛,沒有其他的,萬緣放下,一心稱念,行!這滅罪。如果稱念阿彌陀佛,勸他往生,這一生造五無間罪業也能往生,這大善。為什麼一生造極重的罪業,臨終念阿彌陀佛還能往生?
地藏經 第 11 集
【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我們今天在飲食裡面,說吃肉沒有罪,這能講得通嗎?一定要覺悟!讀了這個經,了解事實真相,怎麼敢吃眾生肉?尤其是喜歡吃魚子,喜歡吃些小魚,一盤一碗裡面多少條生命?你說這個殺業多重?這一些被殺的眾生,牠的怨恨多深,牠甘心情願給你吃嗎?如果說甘心情願拿這個肉來供養你,那牠是菩薩,牠覺悟了,牠就不是眾生了。只要是眾生,你去抓牠的時候,你仔細觀察,牠逃命,牠不是甘心情願被你吃。你要殺豬,你叫豬來我殺你,我吃你的肉,牠是不是乖乖就來?牠一看到刀嚇得就跑,到處亂跑,牠知道你要害牠的命。牠被你抓到,被你殺了,這是牠沒有反抗的能力,你曉得這個怨恨多深,結怨成仇。
地藏經 第 11 集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這是墮在地獄裡面。羅漢,諸位在此地想一想,他還要入定,他才能夠見到;他要不入定,他就見不到,這是定功淺者。
地藏經 第 4 集
【大三昧光明雲。】
『三昧』是梵語,就是印度話音譯過來,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佛告訴我們,六道的眾生種種享受不正常。種種享受歸納為五大類,身有兩類:有苦受、有樂受。苦那也無量無邊,樂也是無量無邊,用這兩大類就包括。心理,我們講精神。肉體的部分有苦、樂兩類,心理這個部分有憂、喜,有這兩類,這就是四大類。還有一大類,身沒有苦、樂,心裡頭也沒有憂、喜,這個很好,這個狀況叫捨受,總共這五大類。捨受很好,但時間很短,時間不長,暫時身捨苦、樂,心捨憂、喜,暫時的。如果這個捨受要能夠保持下去,那就叫三昧,就是正受,所以三昧也叫禪定,也翻作禪定。諸佛如來永遠是捨受,所以苦、樂是相對,憂、喜也是相對的。西方稱為極樂世界,我們往往以自己的錯誤想法,去界定西方這個樂,喔!西方這個樂是苦樂之樂,錯了,不是苦樂之樂;苦、樂兩邊都捨掉,那是真樂!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都沒有,那才叫極樂世界。這個意思我們要懂。
孫翠鳳藝文工作室演繹
一朝如來獅子吼,天目三約正德風,以戒為師民爭誦,流傳後世人尊崇。
玉林國師俗名通琇,出生於明朝萬歷年間、江蘇省江陰楊氏人家。玉林國師自幼生長在佛教家庭,父親楊振陵是蓮池祩宏大師的俗家弟子,曾經告訴玉林國師及其弟弟國琛:「不讀書為官造福百姓,即出家學佛弘法濟世!」玉林國師在十九歲時,到宜興馨山拜在天隱圓修禪師門下,並受具足戒,成為禪宗臨濟門人。
孫翠鳳藝文工作室演繹
馬鳴菩薩生處約西元一、二世紀的中印度,出生婆羅門家庭,八歲跟隨那羅仙人在淨修林接受梵行期教育,熟讀《吠陀》經典、《梵書》和《奧義書》,盡得那羅仙人詩學、聲韻學的真傳,不僅邏輯思辨能力強,也有演唱天分,才華過人。
馬鳴用通俗的筆法、梵文韻體,撰寫佛陀自出生到入涅槃完整事蹟的《佛所行讚》,內容淺顯易懂,市井小民都能背誦。馬鳴因理解到小乘佛法的侷限,於是轉向學習大乘利他的精神,帶動民眾修習大乘佛法的風潮,王城之內大乘佛法欣欣向榮。
《高僧傳》集合了各個歌仔戲劇團參與製作,並且融合舞臺身段與電視表演,以電視歌仔戲的形態呈現每一位高僧的人格特質及他們對佛教所付出的諸多貢獻。
唐美雲歌仔戲團演繹
六字名號念隨身 凡夫可成淨土賓
10嵗女兒的念佛感應故事
各位師兄各位大德你們好
末學黃慧 今天和女兒一起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42集
講演時間:2003.06.29
我們從早到晚接觸到許多人,說不定裡面就有佛菩薩示現在其中。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他也不說出他的身分,我們怎麼知道?實際上,阿彌陀佛變化的,就是阿彌陀佛,不是別人!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好像有幾個身分暴露了。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我們想大概也是光中化佛,光中化的菩薩。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的,祖師這種身分出現的。聽說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另外就是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干和尚,是阿彌陀佛化身的。這是幾個暴露身分的,沒有暴露身分的那不曉得有多少。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41集
講演時間:2003.06.29
『心心即佛』,他為什麼用兩個「心」?一個心不就行了,何必用兩個心?兩個心一定是兩個意思,哪兩個意思?我們曉得是真心、妄心。確實,真心是佛,妄心也是佛,所以佛才講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一切眾生現在用的是妄心,妄心從哪裡來的?妄心還是真心,迷了;真心在迷的時候就叫做妄心。所以妄心之體是真心,離開真心哪來的妄?真妄不二,真妄是一。所以這個比喻就比喻得好,醍醐,把醍醐比喻真心,把酥酪比喻成妄心;統統是奶裡頭提煉的,沒有離開奶,都是奶製品,真妄不二。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40集
講演時間:2003.06.28
心的特性是靈知,中峰禪師在這個《繫念法事》裡面給我們講的很清楚,靈知心。心,具足靈明覺知,也就是我們講的白一點,具足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本性,見聞覺知是真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滅,非有非無,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包括虛空。所以你要真正明白,你問心在哪裡?隨捻一法,哪一法不是的?統統有見聞覺知。所以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一切業障,誰為根本」,真的是把業障根本拔掉了。真心本性裡頭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一絲不掛。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37集
講演時間:2003.06.25
「見思所感、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眾生這個名詞的本意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佛在經上常常稱我們為眾生,這個稱呼好。為什麼?從稱呼上提醒我們覺悟,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的身體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說明它不是真的。眾緣和合,這個現象在,眾緣要分散了,這個現象就不在了。你不可以把它當真,你要把它當真就錯了。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37集
講演時間:2003.06.25
煩惱濁第二個是「瞋」,瞋恚,「不能忍辱,不了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佛在大小乘經論裡面常常告訴我們,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說,這三種是最嚴重的病毒,內有三毒,外面才會受病毒的感染。內裡頭要沒有三毒,外面的毒害再嚴重也不會感染,這個道理要懂,這是事實真相。佛又告訴我們,慳貪是餓鬼道的業因,慳貪墮餓鬼,瞋恚墮地獄,愚痴墮畜生,這三種行業是三惡道根本的業因。也就是說墮三惡道條件很多,這是第一個條件,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我們如果把內心裡面這三毒拔除,你就決定不墮三惡道。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37集
講演時間:2003.06.25
聖賢之道、佛菩薩之道沒有別的,就是幫助我們改善生活環境。改善我們的相貌,改善我們的體質,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絕不是用人為的妄想分別執著來改,完全是隨順自然的法則,自然的道理。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富貴得富貴,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求成佛你就能成佛,求生天你就能升天,有求必應!完全是順乎自然的法則,佛門的術語講「隨順性德」。隨順自性,隨順法性,這是一絲毫後遺症都沒有的。所以我們要怎樣轉「邪見」為「正見」,這叫學佛。
廣化律師
修行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祐,怎麼老修行的人災難還這麼多?你們看,反而是愈有修行的老和尚,臨命終時,可能大病一場、這是什麼原因呢?
就是他今生、前生、無始劫以來,一定多多少少造了惡業,宿生的冤家債主看到他有修行,快要出離三界,怕找不到人可以還債,所以趕快找上門來討債,因此他業障大、病苦多。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20集
講演時間:2003.06.03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真的不得了,『皆是阿鞞跋致』。什麼叫「阿鞞跋致」?阿翻作無,阿彌陀佛,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阿翻作無,鞞跋致翻作退轉,無退轉。我們中國人習慣裡不講無退轉,叫不退轉,所以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學習,它是頓超、是圓證。第一個「生皆不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不會退轉。我們這個世界很糟糕,世出世間的學術都很難成就,什麼原因?進得少、退得多,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很清楚、都很明瞭,這是確確實實的事情。西方世界,尤其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個專有名詞,不是普通的不退轉,他是高層的、是有深度的。這種菩薩,大乘經上常常講的,七地以上。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18集
講演時間:2003.06.02
底下說「情與無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無量法門,同時演說,隨類各解,能令聞者,念三寶也」。為什麼聽到之後,他們都是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自自然然生起來?環境太好了!這個環境是阿彌陀佛變現出來的。我們這個地方要設計一個好的環境,要用很多心思要去設計,去想像、去設計。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15集
講演時間:2003.05.31
凡事有時節因緣,不是他不來看我們,是我們自己有業障,我們的業障產生了障礙。障礙不在他那邊,在我們自己這邊。這是早年間章嘉大師跟我說的,只要認真的懺除業障,感應隨時現前,不可思議。所以這一句說十萬億佛這個意思我們要懂,是針對娑婆世界眾生而說的。意思顯示,你往生之後,你有這個神通,有這個能力隨時往來。你對於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於當來下生彌勒佛還有情執,還有想念,常常想去看看,行,沒問題!你自己家裡還有些父母兄弟、親戚朋友,「普度怨親」,都不難,隨時可以來。那個時候你有能力觀機,什麼時候機緣成熟了,什麼時候就來。
(轉載)
若有人聞佛法後,知道自己宿世有罪,至心向地藏菩薩求懺悔,在菩薩像前或一心禮拜,或一心念地藏菩薩的名號,念「南無地藏王菩薩。」每日念一萬遍或二三萬遍,越多越好,日日如是,地藏菩薩的神力能令這人萬罪消滅,萬福來臨,生生世世生尊貴家,而且不會墮落三惡道。
宣化上人
那麼人為什麼做人?我們做人,就是來還債的。還什麼債?還倫常的債、還世間的因果債。你還這個債,就能了這個債;你不還這個債,債就不能了。也就好像什麼呢?好像我們欠人的錢,就還人的錢;不還,債就不能了了。人在世間上,也就這樣的。
我又想起來一個公案。有個家庭養了一只驢,就天天用牠來拉磨。磨坊的主人嫌驢走得慢,在磨坊裡,天天拿著一把竹掃把打它,趕著這驢拉磨,叫牠來為他做工。那麼這一生完了,來生這只驢就轉生做一個男人,打驢的人就轉做一個女人,兩人就結婚了。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14集
講演時間:2003.05.31
我們講的寶池德水,介紹這一段,文念過了。這一段裡面重要的義趣,是「無老死苦」。下面我們分了兩個小段,「上明住處,此節明生處」。前面講的眾寶欄樹,這是地利之樂,那是我們居住的環境,七寶行樹。寶池德水,這是講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生處。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間不一樣,我們這個世間是胎生,胎生很苦。西方極樂世界是化生,化生是變化的。
(轉載)
我全家都死於非命是我的報應
現在,我在世上沒有一個親人了,他們都像浮雲一樣忽然消失了。有時我懷疑他們是否真的存在過,仿佛一切美好的回憶都只是一個夢。這是報應,是我罪有應得,是我當年在中國作下大孽的報應。我去問過一個法師,他說我今世罪孽深重,不能洗盡。我只能在彌留之際,把這些罪孽說出來,並誠心祈求寬恕. . . . . .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13集
講演時間:2003.05.30
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一生教化眾生,他非常重視因果報應。講因果報應他總是會提到《安士全書》,講因果報應講得最透徹,講得最清楚。其次他介紹的,勸人一定要讀的是《感應篇彙編》。他勸人讀這兩本書。因果報應的事情千真萬確,你只要冷靜觀察都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在示現。一些人迷惑顛倒他看不出來,非常可怕,非常恐怖。所以覺悟的人、明白的人,他有大福報,有大權勢,他享不享?他不享。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第12集
講演時間:2003.05.30
「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什麼叫方便?很多人不懂,方是方法,也就是我慈悲用什麼方法來表達,現在人講落實,你有方法。便是什麼意思?便是便宜;換句話說,最適合的方法。方法很多,對方最喜歡、最容易接受的,這就是便宜。我的方法是有,但是他不能夠接受,他不喜歡,這就有方沒有便。所以方便是門,你的慈悲,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沒有方便就完全不能表達。慈悲,這是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說,大乘佛法裡面講慈悲必定裡面包括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少一個都不行。你要用什麼方式落實你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方便!你讓人真正生起歡喜心,讓人真正歡喜接受,依教奉行。
問:在道場立牌位者,本身的真誠心是否直接影響超度效果?若陽上立牌位者沒有發真誠心,雖然道場修學的功德很大,亡靈是否能得真實利益?有一位居士,她的女兒有病多年,也到處掛牌位都沒有什麼效果。因她不知懺悔,冤親債主不原諒她,冤親債主說她沒有真心,她的真心想著女兒的病,沒有想著佛菩薩,不信佛。這些眾生是要她真心懺悔做功德。請老法師慈悲開示,如何發出真心?因為類似這些問題很多。
答: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類似這個問題確實是多。總而言之,對於佛法了解太少,聽經太少。業障深重的人,天天聽經他也聽不懂。為什麼?業障障礙了他,佛來跟他講都沒用,真聽不懂。所以《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是談何容易?幾個人能懂如來真實義?我們這麼多年的薰習,這裡面一點這些訊息我們明白了,我們跟諸佛如來原本是一樣的,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怎樣才能懂如來真實義?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懂。為什麼?你就是佛,佛對佛哪有不懂的道理?你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障礙,你有三重障礙,所以佛跟你講你也不懂,天天讀佛經也不懂,你所懂得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
明朝的袁中道居士,官做到南禮部郎中,告老還鄉之後,在家中修行,禮拜課誦,非常精進。
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公元一六一四年),在一個月圓之夜,袁中道居士課誦完畢後盤腿靜坐,忽然間入定了。
在定中他的神識飛出了屋子,飄然的乘著白雲。這時有兩位童子,引導他向西飛行,不久之後童子下降到地面上。
(轉載自 靜雅佛音)
一位同X戀佛弟子的深深懺悔!三十年地獄噩夢般的生活,如今改過自新,斷惡修善,感動很多人!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啊!
今天末學給大家分享一個年輕漂亮,多才多藝,33歲的女孩願深師兄,當末學看到她的照片時,完全和故事裏的孩子,聯系不起來。三十年來就是生活在地獄裏,不能自拔,幾歲的孩子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地享受著童年生活,可是她幾歲就開始邪淫了,真是業力感召,由不得自己啊,太可怕了。由於佛菩薩的加持,聽到了佛法,從此斷惡修善,懺悔多年來犯下的邪淫,忤逆父母,傷害眾生的種種惡業,在她感人至誠地聲聲懺悔中,面對眾生說著「對不起,我錯了」,改過自新,給每個人做了一個最好的榜樣,最後她把自創自彈自唱的歌曲《白蓮花》供養給大家,當末學最後聽到她用最純潔質樸至誠懇切地聲音時,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希望大家都能看完,真的能度化有緣眾生遠離貪嗔癡,殺盜淫妄酒,從痛苦的深淵裏解救出來。
一個佛門修行人用神通看到的皮膚病真相
末學的文字就是個人的修行經歷及感悟。
昆蟲,螞蟻,蒼蠅等微小動物,誰見誰厭,人人見之殺之。殊不知,它們也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也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因為業力原因,顯現的福報不同,人們認為它們低賤,而肆意虐殺之。
邵慧圓居士對於放生一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寫信給大師說:
人們常常擔心,動物放生後又會被抓捕,就連佛弟子也多懷疑,曾有人問起此事。弟子說,仗佛慈力加被,放生的動物決不會再投羅網,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總覺得沒能把道理講透徹。
大師開示說:
「昨天有同修告訴我,梵師的懺悔書是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在高雄治牙齒,住在澄清湖旁邊的一個大廈,她在那個地方寫的,我們不知道。我們那裡工作的人員,義工,他看到了,他寄到香港來轉給我,我沒收到,所以一點印象都沒有。這是什麼?這是因果,因為有很多人有重要東西請她轉給我,她不轉給我,這個事情她幹得不少,所以她的東西送給我時也沒有人轉給我,這是果報嘛,一報還一報。我這次看到是他們在整理遺物時發現有這一篇東西,我才看到。如果我早看到的話,那個加持幫助的力量會加好多倍。她的為人傲慢、好面子,做錯事情她也不承認、不肯低頭,她是這種個性,很好強,非常要面子。
所以她是屬於中陰往生,她往生的時候不是到極樂世界,她中陰身是游魂,畢竟是有善根,有這麼多同修誦經、念佛回向加持她,這緣太殊勝了,所以中陰見到阿彌陀佛,這才完全相信,得一念淨心,這樣往生的。換句話說佛她沒有白學,雖然學的時候她半信半疑,彌陀慈悲,一見到阿彌陀佛,那個半信半疑的心就斷掉了,這一下提升上去,提升上去這個果位不可思議,實報土上品中生,這個無法想像的。
問:底下一個問題,大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請問我與他人的阿賴耶識彼此有什麼關係?
答:迷的時候彼此不相知,悟的時候那個線好像現在電路一樣全部都連通,古人裡面有很多這些例子,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記得有個法師,名字我忘掉了,《神僧傳》裡頭有,他就有這個能力,有一天看到一個讀書人,他在口袋裡就摸一張紙出來,上面寫了很多字,就給他看,他一看非常驚訝,他說:這是我考試的卷子,怎麼會在你身上?不但知道,能把你原來的東西在我口袋裡拿出來。老和尚就說:不但你考試的卷子在我這裡,你一生所寫的文章統統在我這裡。這個道理,《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到那個時候不但自己六根互用,而且所有人阿賴耶識的東西全變成自己的,就像現在電腦連線一樣,一連線別人裡面的資料全變成我的,真的是這樣。所以它是一不是二,迷的時候有分別,覺的時候就沒有了。
意念治病,現在在這個社會慢慢的盛行了,在世界上最出名的,美國的修.藍博士,去年三月他來看過我,他治好幾千個例子。對於病人,不需要跟病人接觸,距離二、三千里都行,他是用意念、用觀想。他的這些資料我看過很多,他是夏威夷祖傳的方法,他學會了。我問他,你給人治病根據什麼道理原理?他告訴我,清淨心。什麼樣才叫清淨心?必須把你的記憶,他不是一個佛教徒,他學的是夏威夷古老的傳統,他說把你的記憶清除,不善的記憶統統清除掉,善的記憶也清除掉,讓你的心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恢復到清淨,這清淨心就起作用了。其實清淨心就是禪定,心裡頭一個念頭沒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是他治病根據的、依據的理論。
人,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
人死後,當真塵歸塵、土歸土,一無所有,了無存焉?這個疑問在父親死後的這麼多年裡,成了我生命的主軸,生活裡的好好壞壞、高高低低,好像也成了電影裡面的背景陪襯,我一路追尋,直到那天,懸掛多年的心頭大石,方才得解。
三個死者到了地獄,見到閰羅王。一個搶別人的食物,被開槍打死。因為他的家人沒有飯吃。閰羅王告訴他:你來錯地方了,不該下地獄。
第二個殺人犯,滅絕一家子的人,因為他的妹妹被這家的一名男子侵犯了貞潔。閻羅王回他:人家一個人傷你十分,你卻殺滅他們,永不得活著。於是一拍,判他下十層地獄。
宣化上人
身為作家,著書立書必須要有正確的理論,不能導人走入歧途。好像施耐庵寫《水滸傳》,看起來文詞構想是很奇特的,所以很多人願意看;看了之後都入迷了,也就好像抽鴉片煙,不抽就犯癮了。所以雖然看來文詞構想是很奇特,可是細玩其味,它能令人走錯路,做很多錯事,所以這對人類是有害的。
施耐庵是元代河南洛陽人,名子安,安即能忍自安,有忍耐的意思,所以字「耐庵」,古雲所謂「知足常樂,能忍自安。」他生來才華是很出眾的,所以讀書造詣通今博古,五經四書都明白,可是明白是明白,但是讀壞了,常常有憤世嫉俗的思想。從什麼地方看出來?他在錢塘縣做過縣官,縣官上面還有管縣官的,雖然說他能忍,但是性情孤僻怪異,所以就和上司不合,與同僚格格不入,不能互相合作。因為不能合作,所以不得已就辭官不做,回家去了。在家裏,心裏頭總有一種憤世嫉俗的思想,就說政府的人怎麼樣不對,可是沒有人可讓他述說。
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 (第九集) 2012/7/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670-00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前面我們學過剎土莊嚴、彌陀莊嚴,這最後一段是菩薩:
「觀菩薩。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有四」,就是菩薩四種功德莊嚴成就,到這個地方才算把極樂世界莊嚴功德成就講圓滿了。剎土說了十七種,佛說了八種,菩薩有四種。菩薩是指十方剎土,諸佛剎土當然包括我們這個世界在內,所有與阿彌陀佛有緣,求願往生的這些人。往生的這些人差別很大,最高的有等覺菩薩,最下面的有無間地獄,這些人總是與阿彌陀佛有緣。有緣是什麼樣子?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決定沒有懷疑,堅定的信心。這是第一個條件,相信。第二個條件,真想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個條件非常重要,相信不想去,還是去不了的。相信、真想去,有這兩個條件,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上告訴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具足了,就像四十八願第十八願所說,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第三個條件,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無量壽經》上說的,一向專念。這個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的淺深。這蕅益大師講的,不是說念佛多少,念佛的功夫淺深,也就是說,你的誠意、真誠心足不足,關係到往生的品位。果然真信,必須把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染污統統要放下。極樂是清淨國土,沒有絲毫染污,我們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不能帶染污過去。這個問題,都在真信切願上。
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 (第八集) 2012/7/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670-000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前面我們學到觀阿彌陀佛八種莊嚴,我們學到第五,今天我們從第六看起:
「六、莊嚴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故」。上首,可以說是佛陀教化眾生不僅是一個人,當然要有協助他的人,協助他的人一定是大菩薩;還有,可以說也是幫助他的人,這幫助他的人,有正面的、有負面的,皆是菩薩化身。譬如釋迦牟尼佛成佛,大弟子當中,迦葉、阿難、舍利弗、目犍連;菩薩眾當中,在中國就四大名山,諸位都知道,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皆是釋迦佛的上首。聲聞弟子當中是舍利弗、目犍連,這是幫助佛教化眾生的;還有一類,都是佛的弟子,提婆達多,是世尊兄弟,智慧、神通、相好跟佛也差不多,他來表演的是表演負面的。正面、負面我們都看到了,讓我們在這裡面看到善惡果報。菩薩示現,不是凡人!為什麼?這就是現在話講要做榜樣。佛單單用言教,當然佛有身教,本身做出好榜樣,能看得懂的,善根、福德深厚能看懂,薄福之人看不懂。看不懂,看不懂就得要表演,有從正面表演,有從負面表演,無非是讓一般大眾對佛的教化能生起深信不疑。能信,他就會發願,發願跟釋迦牟尼佛學習,將來必定有成就。
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 (第七集) 2012/6/3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670-000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我們前面學到佛八種莊嚴,第一跟第二,座功德莊嚴、身業功德莊嚴。
今天我們看第三,「莊嚴口業功德成就。偈言: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故」。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出現在世間,皆是感應示現,眾生有感。感應有四種,第一種顯感顯應。佛門弟子遇著困難,或者有所願求,我們會求佛菩薩加持。像我們末法後世,出來講經哪有這種能力?在上台之前禮佛就是求加持。這就是顯感,明顯的我們求佛加持。佛的應,有顯應、有冥應,顯應,加持我們自己能感覺到,這就很明顯;另外一種冥應,我們沒有感覺到,實際上是來加持。這第一種。
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 (第六集) 2012/6/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670-00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前面十七種說的是依報,環境的莊嚴。我們看到極樂世界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無比殊勝莊嚴,特別是最後一條,第十七,「莊嚴一切所求滿足功德成就」,這是無比的稀有。這一條誰都希求,都希望得到,可是沒有人真正能夠得到。諺語所謂「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十分之八、九都不能如人意,這個人是自己。地位很高的,知名度高的,他想有個清淨環境自修辦不到,各有各的難處。一般凡人沒有地位、沒有財富,想出人頭地也辦不到,障礙重重。再如,人造的業不同,果報不一樣,壽命不一樣。有些富貴人,這我們都看到過,福報很大,很多好地方都有別墅,可是一生當中也許只住過一個晚上,這個事情我見過。主權是他的,他是主人,誰享福?他請了兩個工人替他看房子,那兩個人享福,真有福報。你看,有權有福,這種清福他享不到,每天應酬很多,工作量很大,在一個風景區非常幽靜美好的地方建一個別墅,花園別墅,請幾個人去享福,我聽說自己一生在那裡只住一個晚上。所以不如意事常八九,貧富貴賤都免不了。所以阿彌陀佛發這樣的弘願,願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滿足每個人的願求,他能做得到。所以論上這兩句話,「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最後兩句,「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這兩句總結。觀察十七種國土莊嚴成就,所以我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沒有原因的。這種滿足眾生所願樂,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樁事情,十方諸佛剎土做不到,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做到了。對於器世間,就是依報,環境的莊嚴,我們就學到此地。
下面要觀察眾生世間清淨。眾生,這兩個字是廣義,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這是大乘法裡頭常說的。哪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上面到佛菩薩,下面到六道眾生,有情眾生這是一類,無情就是國土,依報,前面所講的十七種。所以今天科學說動物、植物、礦物,把一切法分為這三大類,三大類每一類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凡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在佛法都稱為眾生,所以眾生這個意思非常深、非常廣。在這一段講眾生是有情眾生。極樂世界分二,二類。第一,觀察阿彌陀如來莊嚴功德。老師,極樂世界的老師。第二段是觀察菩薩莊嚴功德。菩薩是學生,阿彌陀佛是老師,極樂世界的正報就這兩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