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慈濟 & 大愛台(證嚴上人 開示) (1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孫翠鳳藝文工作室演繹

一朝如來獅子吼,天目三約正德風,以戒為師民爭誦,流傳後世人尊崇。

玉林國師俗名通琇,出生於明朝萬歷年間、江蘇省江陰楊氏人家。玉林國師自幼生長在佛教家庭,父親楊振陵是蓮池祩宏大師的俗家弟子,曾經告訴玉林國師及其弟弟國琛:「不讀書為官造福百姓,即出家學佛弘法濟世!」玉林國師在十九歲時,到宜興馨山拜在天隱圓修禪師門下,並受具足戒,成為禪宗臨濟門人。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翠鳳藝文工作室演繹

馬鳴菩薩生處約西元一、二世紀的中印度,出生婆羅門家庭,八歲跟隨那羅仙人在淨修林接受梵行期教育,熟讀《吠陀》經典、《梵書》和《奧義書》,盡得那羅仙人詩學、聲韻學的真傳,不僅邏輯思辨能力強,也有演唱天分,才華過人。

馬鳴用通俗的筆法、梵文韻體,撰寫佛陀自出生到入涅槃完整事蹟的《佛所行讚》,內容淺顯易懂,市井小民都能背誦。馬鳴因理解到小乘佛法的侷限,於是轉向學習大乘利他的精神,帶動民眾修習大乘佛法的風潮,王城之內大乘佛法欣欣向榮。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僧傳》集合了各個歌仔戲劇團參與製作,並且融合舞臺身段與電視表演,以電視歌仔戲的形態呈現每一位高僧的人格特質及他們對佛教所付出的諸多貢獻。

唐美雲歌仔戲團演繹

六字名號念隨身 凡夫可成淨土賓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恭錄自2008年3月14日晨語開示

日日我都說,期待我們人人一念心,就是最虔誠的心,這一念虔誠的心是遍三千界,上達諸佛菩薩聽。我們的一念心能通達諸佛菩薩。所以常常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請大家,要時時記住,要修好我們一念心,時時虔誠,事事虔誠,人人虔誠,無論在什麼地方,遍三千界,全都離不開一念虔誠。

所以敬天愛地聚福緣,就是要我們人人相信,天地之間,護法神祇,凡是你起心動念修行,周圍就有龍天護法。所以我們要時時照顧好我們這念心,也就是要尊重諸天護法。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恭錄自2000年9月9日晨語開示

人人都有一種貪,不是因為缺而貪,是因為心態不規,看到就覺得這是我所佔有的,看到東西就愛,愛就由不得自己會去取,這種也是一種心理形態。這種心由不得自己,這就是心理病態。

但是有些人純粹是為了貪,這種貪念,他的生活比別人困苦,但是他覺得:別人比我富有,我偷有什麼不好,這種錯誤的觀念,他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慚愧心,為了強盜,不只是傷害自己,同樣也傷害他人,有時候一失手,殺傷他人,也是毀滅自己。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恭錄自1999年6月9日晨語開示

愛,是清淨無染的愛,就可以造福人群!付出、布施少不了真誠的布施。我們若能以真誠、單純的愛心來付出,這都會感動天地。

一位老婆婆全身襤褸很飢餓,來到富者門口停下來,蹲在屋簷下,傭人看到這位老婆婆很可憐,就去稟告夫人,富家夫人就趕快出來看,叫人來扶她進去,趕快準備食物給她吃,老婆婆接過飯很高興,也很感恩。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恭錄自2015年1月6日晨語開示_靜思妙蓮華第844集

一顆鑽石設計出來的一只戒指,或一串項鍊,買賣之間,價值在哪裡?一小顆如玻璃一樣,卻是價值連城。若能夠將錢拿去救濟人,做有意義的事情,不知能做多少好事。常常津津樂道,有在最貧困的地方,自己雖然貧困還努力救人,我們都說他是貧中之富,是心靈財富充足的人,這樣的人有多少!所以說,富,價值在哪裡呢?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
如何在有限的一生中找到價值,活出永恆的慧命?怎樣調整心態,面對至親的傷病或離世?《解惑──證嚴法師答客問(一)生老病死篇》最近出版,讓讀者在人生各階段遇上挫折時,可以豐實心靈、解開困惑。

《解惑》系列叢書,是編輯團隊用兩年時間,從證嚴上人逾3,000次開示、140多萬字記錄中,編選出上人有關生死、家庭、人際關係等多種人生際遇的答問。答問資料最早見於八十年代,乃至今年4月,台灣發生「太魯閣號」出軌傷亡事故,上人對於生死問題的開示,前後長達四十一年。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每天日常生活中,一定有「因為」,因為我們在修行,所以大家聚集在精舍裡,有志一同而修行。所以每天早上開始,一直到晚上,一天的生活中,哪一個時候沒有「因」,所以有了「因」,就會有「緣」,有緣就有「果」與「報」。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因緣果報,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真理。不論是你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開口動舌,一定和自己外面所引起的東西,不論是人事物,因為有這樣的人事物,所以引起我的起心動念,因為、所以,很多不斷地循環。既然是這樣,我們就要知道因果。

 

(以下故事出自於《佛說興起行經》序)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無始以來,就是為了眾生來來回回娑婆世界,像慈父、如慈母在疼惜孩子,不肯放棄了孩子。世間的父母不都是這樣嗎?不論孩子怎麼不聽話,當父母的永遠都是不放棄。

佛陀行腳到鄔陀延聚落,很多人都希望來聽佛說法。佛陀想到一個老婆婆,叫做戰迦羅,她的家庭很貧困,最遺憾的是沒有子女,有一天佛陀就對阿難說,你趕緊去接引戰迦羅來與我見面。阿難就沿著一條溪邊走,看到老婆婆在溪邊要挑水回去,走近了說,「老婆婆,您能給我一些水。」戰迦羅很恭敬就說,「尊者,您要水?」「不是我要的,是我的世尊,他需要水。」「我可以親身隨您,到佛的面前來供養嗎。」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證嚴法師說故事】20210718  一牛三報- 為何一隻牛可以一連牴死三個人呢?談口業之報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趣流轉苦煎迫
體解佛法願力行
皈依三寶法無漏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下執著得輕安
清淨無染覺有情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世俗生活來說,就有貧富差別,貧就是沒有錢,物資欠缺,事事有形的東西都沒有,這是世俗有形象的貧窮,若是貧窮,意志就會較劣、較弱,所以就是想我要做什麼事情,我沒有錢,我能做什麼事呢,我什麼都欠缺,我拿什麼去做事,所以那個意志就會很消沉,不想去做如何發展他的才華。

像這樣的人就是不圖強,只是被世間物資所欠缺,他就什麼都不敢做,也不願意去做,這種是貧窮志劣,古人這樣說,人貧卻是志不貧,人人都有一個潛能,我們若有願心,發一個願心,沒有做不到的,也沒有沒力氣做的事情,這就是要看我們的一念心。

所以最擔心的就是缺少信心,不怕沒有物資,是擔心沒有信心,我們若缺少信心,那就是無法去謀大事,我們若用單純的信心,人人都有潛能,是嗎?我也有嗎?我若是有潛能,我願意,將我的潛能,我就願意這樣付出,只要是這樣,相信我們也有一分潛能。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農業社會都是敬神、敬天、敬地,所以每一個家庭都很尊重杜神,以前我們都說一口灶、兩口灶,就是表示一個家庭、兩個家庭,可見每個家庭都有灶王公。

灶王公是每年一次回天庭,第一要休息,第二,要拿奏本回去,報告這個家庭的善惡。

所以常常說「積善之家有餘慶」,這一家人都是好人,灶王公會拿奏本回去給上帝繳卷,說這一家人都是好人,如果這一家人常常吵吵鬧鬧,沒有人倫道德觀念,同樣會繳卷報告說,這個家庭為惡有餘,所以禍患不斷。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人生緣生緣滅,這是一項非常微妙,難思難解,所以與大家分享這分「緣」,緣生時,其中就有非常微妙的法。

常常告訴大家,我們必定要相信因緣法,你即使因緣會合,各人與各人的緣都不同,我們就是大家在這個範圍之內,問你和你家人的緣,你和你周圍朋友的緣,你和你現在共住同修,人人的緣。

我想,每一個人都不同,就是在這種緣生緣滅之中,製造了人間多少苦不堪的事情,也就是因緣會合,成就了人人那分道業,所以「緣」真是不可思議。所以佛陀時時用譬喻因緣來說法。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遇見一位老邁龍鍾的老人,對話中得知老人被兒子趕出家門,必須靠行乞過生活,於是佛陀教他日日念誦一段經文,「生子心歡喜,為子聚財物,復為娉娶妻,而自捨出家,邊鄙田舍兒,違負於其父,人形羅剎心,棄捨於尊老,子少而父老,家家行乞食,曲杖為最勝,非子離恩愛,為我防惡牛,危險地得安,能卻惡暴狗,扶我暗處行。」

老人在行乞中,就這樣復誦這段文,消息傳遍全村後,兒子聽到後慚愧反省,趕緊接回老父,來彌補這段時間的不孝。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兩件事,一件是該做的而不去做,真的很遺憾,再另外一件是不該做而去做,這也是終生遺憾,這都是欠缺思考。

我們每個人假如每一天,一大早就來一個思考,今天該做的是什麼事?假如有什麼事情,我們該怎麼自我反省,我們的人生生命的方向,絕對不會錯誤。

總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好好的很謹慎,在這樣無常的人生中,我們要怎麼樣去把握生命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很重要的。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