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玄義  (第五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05

在這部經的題目當中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題目一共七個字,七個字裡面有通題、有別題。所謂「通題」是通一切經,就是「經」這個字是通題,大家曉得《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都稱之為經,「經」這個字是通題;其餘六個字是「別題」,跟其他經典不一樣。所以題目裡面自己就分通、別,這一定要解釋清楚。別題裡面六個字「地藏菩薩本願」,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法,所以它是以人法為名。地藏菩薩不可思議,菩薩的本願也不可思議,所以青蓮法師加上「以不思議人法為名」。世尊在本經為我們說出這部經的名稱,佛說了三種:第一是「地藏本願」,第二是「地藏本行」,第三是「地藏本誓力」,地藏菩薩的誓願與誓願的力量。佛說了三種,譯經的法師在這裡面取一種,取「地藏本願」,但這個題目實際包括「行」與「誓」,所以統統都包括了。

  人名裡面也有通別,地藏是別名,菩薩是通名。實在講,地藏還是通名,但是跟菩薩合起來講,菩薩通的範圍比它更大。怎麼說地藏是通名?你學這部經,依照這部經理論方法修行,你就叫地藏菩薩;他也照這個方法理論修行,他也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多了,不只一個人,所以它也是通名。延續法師照這個學,延續就是地藏菩薩,延續是別名;寬容法師照這個學,寬容就是地藏菩薩。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不能把菩薩看作一個人,凡是修學這個法門的就稱為地藏菩薩,凡是修學觀音菩薩法門的統稱觀音菩薩,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現在世間人很堅固的執著,地藏菩薩決定不是觀音菩薩,錯了!

  地藏菩薩要以孝親尊師教導一切眾生,觀音菩薩馬上一變就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一搖身就是觀音菩薩。佛菩薩沒有身相,佛菩薩沒有名號,名號、身相,是《楞嚴經》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然後你才曉得,諸佛菩薩是一體,一體就是一真、一法界、一法身,隨著眾生的感應生變化,這樣你對於諸佛菩薩就生平等心,不再分別執著了。曉得《華嚴經》所講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跟一切我們都有分,我們沒有在外,統統有分,這樣你才真放下。你不了解這些,你的妄想分別怎麼能放下?了解事實真相,妄想分別放下了,再不打妄想,再不分別了。了解事實真相,心是定的,定則生慧,定不生煩惱,這是你必須先要搞清楚、搞明白。

  地藏的名號,「地」是大地,大地不但是蘊藏著金銀七寶叫寶藏,所有一切都是寶藏。地面上生長的五穀雜糧是寶藏,我們靠它活著,我們決定不能夠離開地面生存,生活必需仰賴大地,佛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心地。《華嚴經》說得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還是心,世出世法、虛空法界依正莊嚴,皆是自性所現,妄識所變,這在綸貫前面講清楚、講明白了。所以心地含藏著無盡的寶藏,我們通常用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德能,一切都是無量,一切都是不可思議,這是地藏名號的由來。如何開發這個寶藏?就要修地藏法門。地藏法門的內容是什麼?在這部經典裡面,自始至終明顯的告訴我們是「孝親」。所以我們才明瞭,佛法的教學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的圓滿也是在孝道上,徹始徹終就是講一個孝字。圓滿把孝道完成了,這個人稱為成佛,行孝、盡孝沒有達到圓滿,這稱菩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