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玄義  (第二十七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27

我在早年學教的時候,總以為一定要到阿羅漢,到九次第定,才能夠無所樂著,總以為是這樣。以後念《金剛經》才明白,初果須陀洹已經沒有樂著了,想想是有道理。須陀洹得的境界,如果他還有留戀、貪愛,他怎麼能證二果?就像我們爬樓一樣,我們對第一層喜歡,就不會上第二層;第一層能捨得掉,他才能到第二層;第二層不貪愛,才能到第三層。一有貪著之心,頂多你就留在那個境界裡,不會再往上面去了。我們以這個道理,你就能夠推想到,四禪八定為什麼出不了輪迴,他在那個境界裡,那個境界是大樂,他染著,他不肯捨棄,所以就止於這個境界。修行人聰明,知道這個境界是虛幻不實的,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這些東西,七情五欲統統沒有,他懂得這個道理,境界現前他無動於心,所以他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從初果須陀洹,四相我們不能說他完全沒有了,很淡薄了,這是可以肯定「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非常淡薄了,所以須陀洹他才能夠不斷再往上面去,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他逐漸能證得。如果有所貪著,「我證得須陀洹」,頂多你在須陀洹那裡不要動了,死在那個位次上,再也不會提升。《金剛經》上講破四相、破四見,對於一個真正修行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而且一定要做。

  「我相」就是破除自私自利,不再有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我相沒有了。不再看到別人這些是是非非,「人相」就沒有了。我、人之外,所有一切依正莊嚴都屬於「眾生相」,知道法法平等,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緣生性空,夢幻泡影,這是眾生相破了。末後「壽者相」,壽者相是時間的觀念,時間觀念也不存在,也不要去分別過去、現在、未來,有過去、現在、未來那是壽者相。時間有沒有?時間沒有。《百法明門論》裡面跟我們講,時分就是壽者相;方分是講空間,方分是講四維上下十方。空間跟時間屬於什麼法?排列在不相應行法裡面。什麼叫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只是抽象的概念,決定沒有事實。諸位要曉得,心法、心所法、色法都是依他起性,好像還有那麼一點痕跡,眾緣和合而生的。二十四個不相應,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是個抽象概念;也就是說,事上好像有這個概念,理上完全沒有。事上只是個抽象概念,決定不是具體事實,實在上講,連事都找不到。你能夠把這個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放下了,不再分別執著,壽者相沒有了。我們今天雖然不能完全放下,一定要明理、要多念,天天念這四句話,把這個念頭淡下去,這就好。一年比一年看得淡,一月比一月看得淡,我們修行功夫就會得力,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功夫都會得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