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玄義  (第十八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8


觀的功夫有三層:最淺的是「觀照」,再深一層的是「照住」,最高的是「照見」,這是觀照三個層次。跟我們念佛裡面講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我們名稱不一樣,事實境界是相同的。觀照就是我們淨宗講的功夫成片,照住就是我們講的事一心不亂,照見就是理一心不亂。

 

無論從理、從事,都能夠成就這個功夫,所以我們念佛法門裡面有理念、有事念,你看蓮池、蕅益《彌陀經》註解裡面講得很詳細,並不是說理念才能得理一心,事念就得事一心,不是的。理念裡面有功夫成片、有事一心不亂、有理一心不亂;事念裡面也是一樣,也有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理事是兩個門路、兩種方式,兩種方式都一樣,都可以契入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照見,《般若心經》裡面講「照見五蘊皆空」,那是觀裡面最高的成就。

 

  所以無論是理、無論是事,如果不入觀,就談不上功夫。這個話我再說得淺一點、白一點,不論是事、不論是理,你在這裡面修學,如果不能把你的觀念轉變過來,你就得不到真實的利益。一定要轉變自己的觀念,轉變什麼觀念?再說得明顯一點,轉變自私自利的觀念,將自私自利轉變過來利益一切眾生,這個修行你就得到好處,你真的在修。修是修正,自私自利是錯誤的觀念,利益眾生是正確的觀念,把錯誤的觀念修成正確的觀念,這叫修觀,這是佛法修行的一個總原則、總綱領。所以無論是從理從事,理事是個人遇緣不同,理裡頭有事,事裡頭有理,並不是說唯識事觀裡面就沒有理,唯識事觀裡頭講實相理,實相理裡頭也講唯識事。因此,祖師雖有這幾種說法,剛才我跟大家說過,可以提供我們做參考,決定不可以固執,如果固執,那就錯誤了,那就所謂是「死在句下」。這是講四種三昧,就簡單的跟諸位介紹到此地。說明修行方法雖然很多,在形式上總不外乎這四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