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淨空法師(淨土法門) (6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佛答問 第 40 集

40-22【問】第四個問題,他說弟子從事於電影製作總監的行業,請教,下面有四個小問題,第一個是電影業對眾生的影響,弟子雖只負責製作,是否仍須負全部的因果責任?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40集

我們今天看到全世界的災難,居士林這個道場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有沒有貢獻?極大的貢獻。世間人不承認,你們在這個地方念經、念幾聲佛號有什麼貢獻?他不承認,可是諸佛菩薩承認,天龍鬼神承認。

這個理論我們在講席上跟諸位報告很多次,用他們科學家的說法,波動的互相干擾。我們知道所有一切的物質,都有波動的現象,最簡單的原子,輕原子最單純的,一個原子海,一個電子,電子圍繞著原子海在轉,它像什麼?動相。既然有動,它就產生波,波大也可以分為三大類:光波、聲波、震動的波,都可以稱為電磁波,它有波動的現象。波動現象正常,生態就平衡,如果波動的現象不正常,不正常的波動干擾著正常;地球自然生態是個正常,可是人心波動不正常,於是影響到地球的波動,所有一切物質的波動影響,道理在此地。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35集

【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較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這個事情地藏菩薩哪有不知道的?這一問一答是說給我們聽的,讓我們覺悟。『業道眾生』就是指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裡面特別是指人、天二道,人、天二道當中又特別專指人道,這個法會是在人間開的,是為人間講,這個法會是在忉利天宮,欲界天。『較量布施』,「較量」是比較、衡量;比較、衡量布施,『有輕有重』。下面就舉出例子來說。『有一生受福』,這是輕的,『十生受福』,這比較重,『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這個布施就很重,這是什麼原因?請佛為我們說明。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答問 第 56 集

56-3【問】第一個問題,請問世間所流傳各種大災難預言的說法是真的嗎?

【答】那我先要問兩個問題,看相算命先生說一個人的命運,你說是真的嗎?真有命運嗎?風水先生講地理風水,是真的嗎?諺語有句話說的很好,「信則有,不信則無」,那你到底是信還是不信?確實有人信,有人不信,中國外國都一樣,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相信的人也不在少數,不信的人也很多。那到底有沒有?我們看看佛法裡所說的,佛法講因果,《十善業道經》上講的很清楚,中國道教《太上感應篇》一開頭就講這個問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佛肯定這個事實。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玄義  (第十四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4

不可說當中,不可說是理太深了、太難了,但是還是要做。『用四悉檀赴緣,隨機說教』,這就是我常勸導諸位同修,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跟別人往來,這學佛了。佛用的態度是四悉檀、四攝,我們學會四悉檀、四攝法,你跟所有一切眾生交往就無往而不利,你就會得到群眾的歡迎,會得到大眾的愛戴,無論你搞什麼事情都成功,你的人緣好,得人緣。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玄義  (第十四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4

我們說一個淺顯的比喻,心,不要說真心、妄心,我們只說凡夫所講的心。心裡頭沒有夢,可是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它會作夢;夢確實是心變現出來的,但是心裡頭確實沒有夢。心裡要有夢的話,每天晚上夢應該是一樣的,怎麼會起變化?你一生當中天天作夢,從來沒有兩個夢相同的。從這個比喻裡頭,諸位細心去體會。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2集

  昨天講到經題,介紹了「地藏菩薩」,今天我們接著再介紹「本願」。題目對我們修學關係太大,必須要很清楚的理解。許許多多的同學們不能說他不用功、不能說他不精進,為什麼得不到成就?實在是因為對於心地寶藏沒有能夠真正認識清楚。世間人在過去無論是那一個行業,尤其是讀書人,佛法更是不例外;世法裡面重視立志,一個人沒有志向,他的一生奮鬥努力沒有目標,當然不會有結果。佛法講發願,發願跟世間人所講立志是同樣的意義,一定要發大誓願。我們的願為什麼發不出來?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佛常常在經上作比喻,譬如一個植物,種子為什麼它不能夠發芽、不能夠生長?這個種子沒有放在地上。我們把種子放在桌子上、放在茶杯上,永遠不會發芽成長。所以願一定要有個依靠,依靠什麼?依靠大地、依靠心地。心地不明,願怎麼能生得出來?一定的道理。樹木要依靠大地它才能生根、才能茁壯,開花結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玄義  (第四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04

諸位同修已經不是初學,我們一定要曉得,任何一尊諸佛如來、任何菩薩,到地獄去教化眾生都稱地藏菩薩,這個道理要懂,你才真正體會到「法門平等」,「萬法一如」。

如果在現前這個時代,任何佛菩薩到我們娑婆世界來作佛,名號都要叫釋迦牟尼,不能用其他的名號。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玄義 第 20 集

佛家的修行,最重要的是「修觀」。修觀兩個字不好懂,現代的話說,修正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我們過去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錯誤了,「宇宙人生」要用「宇宙眾生」,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對於宇宙一切眾生的看法。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答問 第 40 集

40-6【問】第五個問題,他說現在整個世界經濟不好,人民生活會愈來愈苦。如何幫助他們早日脫離困境,不因經濟問題還導致離婚等社會問題?

【答】這個事情在現在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有,確實如你所說的,日子是愈來愈難過。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一切眾生造作惡業不能回頭,如果能回頭就好了。愈是不好,人犯罪的心理愈容易造作惡業。所以內裡面有惡的習氣,惡習種子,外面有惡緣來招感,這是佛法為我們說明,世界為什麼會這樣的動亂。你要細細去思惟,它的原因就是我們這一代的人把聖賢教誨疏忽了。所以教小孩從小就教競爭,競爭提升就是鬥爭,這個社會怎麼能太平?競爭這個念頭決定是自私自利,決定是損人利己。每個人都懷著損人利己的念頭,不知道損人利己是罪惡、是錯誤,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就沒救了。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玄義  (第十八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8

第二種三昧,就是修行的方式是「常坐」。常坐也叫「一行三昧」,中國禪宗用的是這個。《文殊問般若經》,裡面說明也以「九十日為期,專緣法界」,用這個方法開悟的。雖然是常坐,也要有調身的方法,如果每天坐的時間太久,沒有活動,我們知道生理受不了,會坐出病來。

所以有些用功不如法的,坐到最後這兩個腿血脈不通,出了問題,腿要鋸掉。我們看到的,那是什麼?打坐不如法、不懂法,一定勉強撐持,到最後身體變成殘廢。所以禪堂裡面堂主,都是過來人,他懂得,他能夠觀察每一個人修行的狀況,遇到這些障難,他有方法來為你解決,來幫助你。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玄義  (第十八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8


觀的功夫有三層:最淺的是「觀照」,再深一層的是「照住」,最高的是「照見」,這是觀照三個層次。跟我們念佛裡面講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我們名稱不一樣,事實境界是相同的。觀照就是我們淨宗講的功夫成片,照住就是我們講的事一心不亂,照見就是理一心不亂。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玄義 第 14 集      悟道法師

這一生如果不能認真修學,這一生還是得不到結果,充其量會得一點三界六道的有漏福報,這是肯定會得到,要想在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就不可能。如果我們冷靜去觀察、細心去觀察,念佛往生的人,這些人在世間上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成就,沒有值得人讚歎的地方,好像非常平凡、非常庸俗,那是我們觀察不夠細緻。

他走了之後所示現的瑞相,我們從這個瑞相裡警覺過來,再仔細去想想他一生的行持,你會發現他行持確實與一般眾生不一樣。像孔老夫子所具備的五種德行,這是弟子們公認的,溫、良、恭、儉、讓,你用這五個字去觀察他有沒有?你會發現,這是庸俗之人,平常沒有值得人看,但是這五個字他真的具足。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在《楞嚴經》上,一般都認為《楞嚴》是密宗必修的、禪宗必修的,好像淨土宗的經典裡面沒有《楞嚴經》。其實「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就是《楞嚴經》上的,還有「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但是很少人去念,一般人念觀音菩薩,都念《法華經》裡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都念這個。

 

文殊菩薩,這是世尊命令他的,讓他替我們娑婆世界,特別是替地球上這些眾生,這二十五種法門給他選一種,文殊菩薩幫助我們選,選的是「耳根圓通」,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菩薩跟這個地方的眾生特別有緣分。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最靈光的是耳朵,看看不清楚,聽得清楚,所以耳根比眼根厲害。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作夢,這正好有個人,我們澳洲的悟平法師,她有個疑問來問我。她說如果有人說他在個人念佛當中看到師父上人,那就看到我了,告訴他要怎樣怎樣做,而不是當面向師父請示,這樣一個感應所得的啟示是否可信?她記得我從前講過這些事情,在講席裡頭講過,有人說他在夢中見到師父給他開示,師父上人說他沒有給他開示,弟子一直有此疑惑。這是她來問我的。

 

夢中會夢到人,這是什麼原因?是因為你想他。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佛就會夢見佛;想菩薩就會夢到菩薩;想你的親人,你就會夢到你的親人;想你的父母,會夢到父母;想你的小孩,會夢到小孩。會想到師父,都是一個道理。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玄義 第 25 集

識是什麼?是分別、是執著,我們知道是這個東西。不曉得真正起作用的,是沒有分別執著,也沒有妄想,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所以諸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他看什麼?他看你六根根性,你們是諸佛如來,個個都是。所以菩薩成佛,看到大地眾生統統都成佛了,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看諸佛如來都是眾生,為什麼?分別諸佛如來,執著諸佛如來,把諸佛如來看成眾生。

  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佛決定不敢輕慢一個眾生,佛的恭敬是平等的,對一切眾生平等恭敬,對一切眾生平等讚歎,對一切眾生平等供養,決定沒有差別,平等真法界。我們心不平,不平就有高下;我們的心不清淨,不淨就有貪瞋痴,有是非人我,有自私自利。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沒有,完全從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假的不是真的。雖然不是真的,它變現假的境界,讓你在假境界裡面受苦受樂,你感受有苦樂。人很少有不作夢的,夢從哪裡來的?心想生,夢是心想生。我沒有想這個事情,為什麼會做這個夢?你現在沒有想,你阿賴耶識裡頭有檔案。過去生中的事情,無量劫前的事情,或者這一生當中,從前所造的,夢中你不能控制你的意識而起現行。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 第 51 集

【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前面是有了覺悟的心,真心回頭,菩薩都幫助。『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這段是講學佛的人,前面所說的未必是學佛的人,這個地方是學佛的人。學佛人可貴之處是在念念修行,念念當中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沒有證道之前;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答問 第 30 集

【問】下面一個問題,聽說某處有災難,應保持什麼心態?是認為與自己無關,是眾生業因果報?或是自我反省,沒有努力認真修行,沒有給眾生帶來福報?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 第 39 集

【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經 第 36 集

【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
  這段是教給我們修補舊的寺廟、塔像,功德超過新建。這個道理在哪裡?理甚深甚廣,在我們現在講,舊道場有它歷史的根源,有它文化的背景。他這裡面說了三個意思,第一個「人勝」,過去有很多人在這裡修行證果,我們走進這個道場,真的自自然然就起見賢思齊念頭,生起這個心,這個力量很大很大。像我們今天如果到廬山看東林寺,立刻就想到當年慧遠大師在這裡念佛、在這裡成就,尊敬的心、效法的心立刻就生起來,新建道場沒有這個能力,所以這是修舊的功德超過新建。第二個「令他起信」,這個道場源源流長,自古至今代代不絕,因為新道場建立,別人到那個地方去參訪,信心總不如舊道場的信心堅固。第三個「報恩」,報祖師大德之恩,祖師大德的道場要維護,我們今天到蘇州看到靈巖山的道場,就會緬懷印光大師的德行,這一定的道理。在海外這些弟子們,只要有機緣出錢出力,把祖師的道場恢復,報祖庭之恩。這就說明修舊的比建新的功德還要大。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