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 第 36 集

【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因為修布施的人他發的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跟佛的心相同。佛家講慈悲略說有四種,世間人只有「愛緣慈悲」,他愛你對你就慈悲,不愛你他對你就沒有慈悲心;慈悲是關懷愛護,全心全力的幫助你,他不愛你這就沒有了。

 

世間有智慧的人、有大福德的人,他有「眾生緣慈悲」,他懂得愛自己也愛家人,愛家人他也愛國家、也愛民族,乃至於愛護世界一切眾生,這個人心量就大了。有大心量的人,大多數在社會都是屬於領導階層的人物,他有大的愛心,他布施供養服務的層面廣。到菩薩,菩薩覺悟了,菩薩的慈悲心稱為「法緣慈悲」,像我們剛才說,我們把一切眾生當作是自己過去父母、未來諸佛,這個樣子修孝敬、修供養屬於法緣慈悲,法緣還是有條件的。如來果地上大慈悲心沒有條件的,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完全是自自然然的,佛法裡面講「法爾如是」,這才叫做大慈悲,那個福報無量無邊,絕對不是眾生緣、法緣能夠比較的。


  這個人發的心是大慈悲心,跟佛是一樣。我們今天要學佛、要修大福報,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要明白這個事實,我們能做。有錢、有財富的人布施,他們布施得多,我們沒有財富、沒有能力,我一個月只賺兩千塊錢,我能把兩千塊錢統統布施掉,我的功德是圓滿的。人家一個月賺幾十萬、賺幾百萬,他布施個幾萬,他的功德不圓滿,為什麼?是他力量裡面的幾分之幾。我福報小的全部都拿出來,這個比例我的布施供養是百分之百,心是百分之百,事也是百分之百,得的果報就是百分之百,佛法這才叫平等法。絕對不是有勢力、有財富的人才能修布施,貧窮人就不能修布施,那這樣一來貧窮不是生生世世都貧窮,富貴不是生生世世都富貴,哪有這種道理?因此,我們真正明瞭佛在經上講,往往貧賤之人來生是大富大貴,這一生大富大貴的人,到來生他的富貴降等降低了,為什麼?享受富貴的時候布施很難做到圓滿,道理在此地,這才叫天道公平,貧賤之人能夠修大福報。
  佛在經上也曾經給我們舉例說,好像他這個地方,沒有舉這個故事,在小乘經上講過。一個要飯的人,這是貧賤到極處,人家給他一文錢,這很少。這個要飯的正好遇到佛在托缽,想到自己身世非常悽慘,過去生中沒修福報,看到佛在托缽,就把這一文錢恭恭敬敬供養佛陀。這個要飯的是個女人,七天之後她死了,因為種的這個福,她投生在大富長者之家就享福,長大成人之後她做了皇后。一文錢布施佛的供養得這麼大的福報,這是在一般人講很難相信,為什麼得這麼大的福報?她發的是大慈心、真誠恭敬心,福是從這裡生的;不是在一文錢,一文錢值什麼,在她的心。
  國王財富多,布施人民、養育人民、教導人民,如果要不是以大慈悲心謙虛卑下,他的福報就修得不完全,這一生作國王,來生就作大臣,再過一生官就愈做愈小,愈往下去了。雖然在財富上布施得是多,心不清淨、心不夠慈悲,所以從大慈悲降到法緣慈悲、眾生緣慈悲、愛緣慈悲,那就是一世不如一世。佛在經論裡頭把這個道理跟我們說得很多、說得很詳細,我們要細心去體會,要記住一切時、一切處,處事待人接物,記住佛給我們講的話是真的,所以要以謙虛恭敬對待一切人,全心全力幫助一切人。幫助一切人,幫助自己的父母,幫助諸佛如來,你說我們這個心多歡喜、多快樂!果報得福利的大小全在你的用心,不在乎你布施之物有多少,在乎你的心。下面這是講果報。
【是故福利。】
  他所得的福,他所得的利益。
【有如此報。】
  這就是前面的比喻,他的果報等於布施一百個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如來。由此可知,我們要想布施一百恆河沙諸佛如來,哪有這種機會,你怎麼可能修這個福?可是有等同的,你能夠以大慈悲心,就是佛講,確確實實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貧窮下賤你以這種真誠恭敬心去布施供養,你就得福,等同布施;恆河沙很細像麵粉一樣,恆河比我們中國長江還要長,你想想那個裡頭沙多少?佛講到數量多通常都用恆河沙數來比喻,一條恆河沙數就不得了,一百條恆河沙數沒法子說了。前面佛在故事裡頭跟我們講,一個貧女要飯的,一文錢真誠恭敬供養佛,來生得皇后的果報。你能夠供養布施一百恆河沙數諸佛如來,那你這個果報,你的福報多大,沒法子說。佛說這些話,實在講絕對不是一個善巧方便,叫我們去照顧貧賤之人,照顧貧苦的老人,不是這個意思。佛講的是真話、實話,一點都不假,事實確實是這個樣子。我們凡夫迷失了自性,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在我們周邊到處都是福田,我們不知道種福反而去造罪業,這就是佛經裡面常講「可憐憫者」;福田就在你周邊,你不曉得種福,你還在造業,你說多可憐!
  什麼叫菩薩行?懂得修福的人都是菩薩,懂得布施供養的人,這個人就是菩薩。我們在生活是布施供養,我們的工作也是布施供養,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我這個行業、我這一個工作,是為社會大眾服務,是為一切眾生服務,你只要有這麼一個心態,是布施供養。我這個行業是為了我賺錢,是為我家庭,為我兒孫著想,你把這個福田就當面錯過。同樣做一樁事情,就是一念之差,一念自私就是凡夫就造業,一念為眾生、為社會,那就是菩薩、那就是佛,一念之間。念頭轉過來超凡入聖,你所得的福利無量無邊,如同諸佛如來果地上一樣。我們在《華嚴》裡面看到毘盧遮那佛,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阿彌陀佛,他們所得到的福利我們也能得到,他們會修,我們如果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我們也會修,福利等同諸佛如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