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有一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請開示。

答:此句經文是講精神與物質是一不是二,意義甚深。如果精神與物質是二,我們的心就不能轉變物質;正因為它是一,所以心可以轉變物質,佛才說「境隨心轉」。物質就是色法,以「色」代表物質;以「空」代表自性,代表心性。為何以空代表心性?因為心性沒有形相,是我們六根無法接觸到的,眼無法見,耳無法聽,但是它確實存在,而且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能夠轉變外在境界,佛於唯識經論中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此心想是空,一切法是色法,色法是從心想變現出來的。因此,說「色不異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說,色是現相,現相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現相;自性是能現能變,現相是所現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明此深理即非凡夫,此為圓教初住菩薩之地位,《華嚴經》講的法身大士。因為確實真正的明瞭,所以煩惱、憂慮、妄想才完全沒有了,見解與諸佛菩薩無別。《心經》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可以說是佛法的核心,把整個佛法詮釋得清楚圓滿了。21-076-0001

問: 請問「三千大千世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思為何?

答:此為佛教的名詞術語。三千大千世界是說一尊佛教化的範圍,有很多人說這是銀河系。可是黃念祖居士的說法不同,他說「一個銀河系只是一個單位世界」。那三千大千世界是多少個銀河系?十萬個銀河系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的教區。所以,釋迦牟尼佛並沒有死,只是離開地球,到別的星球去教學,他的教區如此之大,無處不現身。此三千大千世界指的是空間。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詞,此句是印度梵文音譯而來,中文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我們學佛追求的目標。佛教是教育,決不是宗教。若把佛教視為宗教,在佛法中就得不到絲毫利益。教育有學位,如大學有學士、碩士、博士;而佛法中也有三個學位:阿羅漢、菩薩、佛。佛如同博士,菩薩如同碩士,阿羅漢如同學士。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正覺就是思想見解完全正確。正確的標準為何?與事實真相不違背,稱為正覺。「正覺」就是阿羅漢;「正等正覺」是菩薩,境界更提高一層;「無上」就是圓滿,沒有再高了,所以「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此為佛教的學位,即是得到學位的三個條件。21-076-0001

問: 《金剛經》中「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因弟子學識淺薄,當時我楞住了,我想我們一心念佛就是為了見佛,那念佛不是以音聲求佛嗎?

答:《金剛經》是禪宗修的,是性宗修的,不是淨土宗修的,你修淨土宗就是要見佛,修《金剛經》就是不能見佛。所以你要修淨土,要讀《彌陀經》、《無量壽經》,可不能看別的經,否則你不能往生,因為夾雜就禪不禪,淨不淨,自己毀自己,釋迦牟尼佛沒有這樣教你。佛講的經,就好像藥鋪裡頭各種的藥都有。如果這個法門可以救你,就是藥對了,病就好了,但是可不能吃錯藥,因為學錯法門也可以讓你墮阿鼻地獄。所以,學佛一定要有老師,老師就好像是醫生、護士照顧你,否則你就亂吃藥。我們要想學《金剛經》上那些理論、那些境界,可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學,這是有層次的。佛所說的《金剛經》是為法身菩薩說的,因為他們能離一切相,而我們凡夫做不到離相;但是淨宗是著相修行,很能夠契合現代人的根性,所以稱為易行道。21-267-0001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