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佛經上常講「三輪體空」,請問我們每做一件善事是否都要迴向?

答:三輪體空與迴向要辨別清楚,這是兩件事情。三輪體空是講理,迴向是講事。三輪體空是觀慧,也就是智慧觀察宇宙人生。何謂「三輪」?譬如你修布施,有能施、受施,以及所施之物,這就是三輪。「體空」是這三件事都不可以著相。

  我們做好事,絕對不著相。如果人家接受我的布施,就常常想我對他有恩惠、我做了多少好事,念念不忘,那三輪就不空了。不空就是世間有漏的福報,是屬於福德,不是功德。如果修布施不著相,心裡痕跡都不落,修的就是功德。功德與福德不一樣,功德可以了生死、出三界,證菩提果;而福德只是享受來世的福報,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如此而已。

  迴向是擴大自己的慈悲心。我們凡夫心量很小,起心動念都為自己,很少替別人著想,更難替社會大眾想。心量小是很大的過失,這是修行不能開悟證果最大的障礙。經論上常說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周」是周遍,就是周遍恆河沙數的諸佛世界,而那也是我們的心量。但現在我們的心量小得可憐,兩個人都不能相容,連夫妻都打架鬧離婚,這個心量多小!

  迴向真正的目的就是拓開心量,無論你修的是功德還是福德,自己不享受,將這個果報貢獻給一切眾生,這是迴向眾生。貢獻給法界,範圍就更大了,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迴向實際,「實際」就是心性,我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標,即是求明心見性。所有一切果報都希望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迴向的用意是拓開心量,恢復自己的真心本性,是這個意思。一般人迴向達不到此目的,都是做一點功德迴向父母,迴向自己將來升官發財,還是為自己,所以是小心量,不是佛菩薩開闊的心胸。這是應當要明瞭的。24-007-0002

問: 請問功德與福德有何差別?

答:功德與福德在事上講是相同的,只是用心不一樣,若三輪體空則是功德,三輪不空即是福德。譬如修布施,著相就是福德,不著相是功德。24-007-0002

問: 學佛是離苦得樂,請問此樂永遠存在嗎?如何才能得到?

答:佛陀教化一切眾生的目的,就是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其樂是永恆的。絕對不是你現在樂,將來不樂,這種樂是假的;若這一生樂,來生不樂,那也是假的。佛教給我們得樂,就是現在樂、來生樂,生生世世都永恆的快樂,這是真的。

  如何才能得到?「破迷開悟」就得到了。為什麼?苦是從迷來的,因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所以才有苦;如果對於真相完全明白,自然就快樂。所以,佛教化眾生,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講的,破迷開悟是從因上說的。

  釋迦牟尼佛一生為大眾講經說法,從事於教學的工作,其教學的內容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換言之,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說明苦是怎麼來的,六道是怎麼來的,十法界是怎麼來的,樂是怎麼來的,一真法界是怎麼來的,諸佛菩薩果地上的依正莊嚴是怎麼來的。你要是都明白、覺悟了,自然會選擇。佛是指路之人,路還是要自己走,自己不肯走還是得不到。

  若循著佛陀教導的途徑與方向,認真努力去修學,一定能得到。在現前能得到的小利益是什麼?第一,有財富,這一生物質生活不缺乏,過得平平靜靜。第二,有聰明智慧,處事待人接物不迷惑,能做得恰到好處。第三,有健康長壽。這是每個人所希求的,這種果報在佛法裡講是雞毛蒜皮的小福,能否得到?決定可以得到!而永恆之樂是大福報,就是成佛、成菩薩。所以,離苦得樂真的是事實,是可以做到的。24-007-0002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