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訴我,我身邊也有一個怨親債主,天天在罵我。他能不能傷害我?不能,我學佛了,他沒有辦法傷害我,只有在旁邊罵罵。什麼時候結的怨?地球還沒有形成之前結的怨。
地球有幾十億年了,你就想到那個怨恨之深,多可怕!我們現在知道了,這是一條龍,是個龍王,蛟龍,龍王。我給牠供個牌位,蛟龍菩薩,我天天懺悔,天天給牠迴向,希望把這個結解開。所以要知道我們生命不是一生。我有這麼長的時間,你們每個同學都有這樣的時間,所以佛經上講「無量劫前」。生生世世跟眾生在一起,怎麼可能不造業?業有善業、有惡業,善業還好一點,惡業是決定不能做。不但不能動口、不能動身,最好念頭都沒有。不要有不善的念頭,這是保護自己,這真正護自己。從哪裡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用十善業道來護自己的法。不殺,不殺包括不傷害眾生。
大乘教裡頭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們有沒有記住這一條?為什麼一切眾生見到菩薩會生歡喜心?菩薩具足四德。這個四德是賢首國師《還源觀》上所說的,這過去我們學過。第一個德,「隨緣妙用」,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所歡喜的我都歡喜,那眾生錯誤?錯誤的我在歡喜當中幫助他糾正,這就是菩薩。
你歡喜,他就容易接受;如果你不歡喜,他根本不接受你,你幫不上忙。所以恆順眾生才能幫得上忙。恆順眾生一定要隨喜功德,那裡頭注重修學功德,不是福德。功德是用真心去修,妄心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所以一切要從真實心中作,這個很重要。常常記住佛菩薩示現在世間,覺悟世人,幫助世人離苦得樂,破迷開悟。這是大事,不是小事。
本文節錄自【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6集
要怎麼樣才能成就?不要忘記一切苦行。一切苦行裡最重要的一個暗示,決定不能貪圖世出世間的樂受,為什麼?增長貪心。我們要斷的是貪瞋痴慢,如果這個外緣會助長我們的貪瞋痴慢,這就壞了。
所以在我們這個世間,無論世法、佛法,苦行成功的人多,在苦難當中能夠奮發努力向上,這能出人頭地;你再看看富貴人家的子弟,在歷史上能出人頭地的人太少了,不是沒有,不成比例。英雄豪傑都是在苦難環境裡面磨鍊成的,這是我們這個世間人的根器。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示現苦行佔十之八、九,這就說明這個世間苦人多,富貴的人少。所以示現富貴身分的,這樣的佛菩薩比例就佔少數,還是要示現,為什麼?要不示現,富貴那一類的眾生度不了。
所以佛法到末法時期,《法華經》上說得好,末法時期要弘揚大乘,什麼原因?大乘的思想是開放的,民主自由開放,與這個時代相應;小乘是封閉的,非常適合古時候封建的時代,所以那個時候小乘發達。在現前這個社會,你要叫人嚴格的持戒,給他許許多多規矩約束,他一看就害怕了。
我初學佛的時候,我有些同事長官看到佛教裡頭,那個時候我帶了一本《沙彌律儀增註》,很多同學看過,他們一翻,「這還得了!動不動就有罪,這不能學」,不契機,看到就嚇死了,趕緊退出。這些人要給什麼給他看?給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他看,他一看,「這個行!這個我也可以」。
就在我們這個世間,佛的正法、像法、末法根機都不相同,所以你一定要懂得,現在人他想的是什麼,他念的是什麼,說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你統統都要明瞭,然後你幫助他才能夠契理契機,要他歡喜接受。
在現代社會,如果我們說佛教是宗教,排斥的人就多了,世間信仰宗教的人很多,凡是信仰宗教的人都跟你畫一道界限,「我們信仰一個宗教,信仰一個神,決定不能夾雜,決定不可以叛變」,跟佛法永遠這個緣斷掉了。佛在經上講,這個緣稀有難逢,宗教不難逢,得人身就有機會接觸宗教,佛法不容易,百千萬劫難遭遇。
一定要有慈悲心,要修一切苦行,苦行就是忍耐,忍就苦;要恆順眾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是一切苦行。
本文節錄自【華嚴經】第21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