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 妄盡還源觀 第 93 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九面倒數第二行,從第一句看起:

  【又經云。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為心已。分別即不生。】

  這是經上的四句偈,這四句偈很重要,我們千萬不能夠掉以輕心。為什麼?看到這個,好像我們也通達了,可是經上這麼說的,『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這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面起分別、起執著,這是事實。我們在佛經裡面讀到,諸佛菩薩常常講,一切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我們大乘教裡面,這麼多年來看到的遍數太多了,自自然然、時時刻刻都能記起來。可是怎麼樣?沒有辦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辦法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如果要會用,是菩薩,會用就是菩薩。菩薩也有很多等級,雖然還有分別執著,可是分別執著輕了,不像從前那麼嚴重。我想很多同修聽到我這個話都有同感,學佛在早期,我學佛五十八年了,可以說前面二十年分別執著相當嚴重。諸位同學要知道,我在五十八年前初學佛的時候,這一般講運氣不錯。佛法方老師介紹的,我對他尊敬,古人講一分尊敬得一分利益,十分尊敬得十分利益,我對老師真的十分尊敬,所以就十分聽話。聽話、尊敬從什麼地方去看?老師教我們的東西,看我們是不是真的落實,真落實了就是尊敬,沒落實不能說尊敬,老師是在面前。接觸佛法大概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就認識章嘉大師,以後在佛法修學這方面,全是他老人家指導。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我跟他的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他老人家六十五歲,他六十八歲走的。章嘉大師的話我也是完全依教奉行,不過頭一天見面講的話實在是太深了,「看得破、放得下」,我就開始學。學看破、學放下,真的是點點滴滴的放下,不過有好處,放下就是一年比一年進步。

  這樁事情,聽我講經時間久的老同學能覺察得到,聽我講經年年不一樣,遍遍不相同,好像有一點智慧開了,這怎麼回事情?放下了。不放下不開智慧,放下一分智慧透一分,放下二分智慧透二分。我知道不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他一下就能放下,我們很羨慕,也很敬仰,像惠能大師這些人、永嘉大師這些人。我心裡常想,這些人不是凡夫,是佛菩薩再來給我們示現的,為什麼?凡夫做不到。我就是個凡夫,我很想做做不到,所以一點一點放,這個可以。這是方老師給我講,我們沒有辦法一步登天,走樓梯可以,像一百層的大樓,電梯一下就上去了;我們沒有這個緣分,沒這個緣分走樓梯,一層一層的上去。只要不退轉,決定可以達到樓頂,到達樓頂,你跟那個坐電梯上來的沒有兩樣,是平等的。所以,方東美先生勸我學佛要像爬樓梯一樣,他不准我學惠能大師,他說你學不到。很奇怪,像這樣的話,章嘉大師給我講過,李老師也給我講過,可見得他們對我的根性都看得很清楚,漸修漸悟,慢慢來。慢慢來當然要時間,在這方面我有感應,非常感謝佛菩薩保佑,壽命延長了。如果壽命沒有延長,我本來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一年走,跟現在比差得太遠了。為什麼?四十五歲那個時候分別執著的毛病還相當嚴重。現在要跟那個時候比,那時候我分別執著有九十分,現在大概頂多只有二、三十分。有沒有分別?有,很輕。

  這是「未達境唯心」,我們確實沒有達到,沒有真正通達境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我們「起種種分別」。我真的通達了呢?『達境為心已,分別即不生』,這個是證明,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實沒有分別執著,你通達了。你還有分別執著,你自己要肯定,沒通,我還沒達到這個境界,為什麼?還往上提升。如果自己以為,這是一種錯覺,以為我已經懂了,我已經通達了,你是一寸都不能提升,沒有辦法再向上提升。菩薩修行最可怕的就這樁事情,未悟以為開悟,未證以為證得,這個修行人就墮落了,我們世間人所謂是強不知以為知,其實他並不知道,勉強以為自己知道了。中國古聖先賢教人,無論是在道業、是在學業,所謂「滿遭損,謙受益」,一定要謙虛。學道不但要謙虛,要謙卑,這是台中李老師常常提醒我,要謙卑!我學到了沒有?沒有學到。這麼多年來,菩提道上受了許多的挫折、打擊,回頭想想,這些挫折打擊是可以避免的,為什麼不能避免?不夠謙卑。老師教了,我也聽了、也學了,境界上沒用上。而且老師還特別警告,我們現在想起來是老師的預言,我那時候求學、求道,對老師是恭恭敬敬,把老師看作聖人、看作佛菩薩,向老師求法,跪著求法。而老師告訴我,你們將來學成了,弘法利生,你們雙手捧著佛法跪在地下想送給人,人家未必接受。他說不是像你們現在還懂得向老師頂禮三拜,恭恭敬敬求法,以後沒有了,沒有這種人了。你把法傳給他,倒過頭來替他頂禮三拜,他還未必肯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