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 妄盡還源觀 第 7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五面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又準入佛境界。經云。入諸無相定。見諸法寂靜。常入平等故。敬禮無所觀。】

  這是經上的一首偈子。下面大師為我們解釋:

  【此乃一切眾生本來無不在如來境界之中。更無可入也。】

  我們就看到此地。『準』,我們現在講標準、準則,或者是依據,它都有這麼多意思。什麼叫『入佛境界』?經論上有標準,下面舉『經云』,沒有說哪部經,那就是《華嚴經》。因為這是講《修華嚴奧旨》,所以不指經名都是《華嚴》。經上有一首偈四句,這是經文,『入諸無相定,見諸法寂靜』,這兩句話重要,「無相定」,這個名詞的意思很深,什麼叫無相?所有的現相都是無相,《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話是真的,沒有相。你要知道一切法沒有相,你的心就定,定到什麼程度?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怎麼會有分別執著,當然全沒有!無相定是什麼定?就是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所說的,第四句話「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惠能大師見到,見到就入了。本來沒有動搖,從來沒有動搖過,這叫什麼?自性本定,如來果地上的自性本定,誰有?各個人都有,沒有一個沒有,你現在有沒有?有,你的自性從來沒有動搖過。

  一切萬法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見諸法寂靜」,他看到外面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寂靜,相也沒動,相是虛妄的,相沒動過。這樁事情很不好懂,說實在話講都不好講,你怎麼會懂?佛法裡面常常有句話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怎麼樣?說不出來,說就錯了。不但說不出來,你也不能想像,因為你一想你就動了念頭,你也就錯了。不能想、不能說,事實真相就在面前,從來沒有離開過。內是我們的根身,這是法相;外面是我們的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然現象,這叫諸法,統統是寂靜的。我們講到這樁事情,我常常用電影來做比喻,現代的人,沒有說是沒有看過電影的,都看過電影,電影銀幕上所現的相,你說是真的還是假的?實際上電影銀幕上現的相,跟佛經上講的境界完全相同。電影銀幕上什麼都沒有,不放電影的時候它沒有,一片空白,叫常寂光。電影放映的時候它也沒有,為什麼?那個影像從來也沒有黏到銀幕上,也沒有把銀幕絲毫的染污。你把放映機一關,你就看到什麼都沒有,絲毫染著都沒有;但是放映機放出來,它能夠反射,能現相。這個比喻好,很像!

  自性裡面什麼都沒有,就像銀幕上什麼都沒有,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可是一動,振動,我們一按鈕一動,相就在銀幕上顯現出來。雖顯出來,你不能說它有;機器沒有打開,沒有顯出來,你不能說它沒有。沒有顯現出來的時候,就是惠能大師他都見到,「本自具足」,這是沒顯。顯示出來,「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宇宙森羅萬象,包括自己。一生同時都出生,叫一時頓現,滅的時候也是如此,一時頓滅。我們這個世界你以為是真的,到我們死的時候,神識離開身體,這個世界就沒有了。到底是什麼回事情?就像作夢一樣,所以佛經上用夢做比喻講得很多,「夢幻泡影」,不是真的。幻、妄,幻是講變化,妄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了解事實真相,你心就不會攀緣,你不會執著,你不會分別,你不會起心動念,自性本定。

  佛告訴我們,見到事實真相,就是「入無相定,見諸法寂靜」,是什麼人?八地菩薩。我們修定,一層一層往上面去修,《華嚴經》上五十二個位次,修到第八地,那是多少個位次?十信修滿,十住修滿,十行修滿,十迴向修滿,五十二個位次這已經修四十個位次,要到第八地再加八,四十八個位次。你看五十二個階級,他到四十八個階級,這個現象出現,知道一切諸相無相。我這有一捲放映電影的膠捲,幻燈片在銀幕上出現的時候,它一秒鐘放二十四張,你看這一張,就這麼大這一張,一秒鐘放二十四張,二十四張一秒鐘,我們在銀幕上就被它騙了,以為好像是真的。假的,一張一張張張不一樣,它不是動的,它是靜的,就像現在搞動畫片一樣,這個道理你就懂得,它不是動的,宇宙之間沒有動的東西,它是靜止的。所以諸法是寂靜,因為它速度太快,你把它看成好像是真的。佛告訴我們,這是電影一秒鐘放映它的速度二十四張,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我們六道裡面這個世界,一秒鐘像這樣放映的速度放多少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千二百八十兆,單位是兆,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你要好好修定,修到八地菩薩。也就是《華嚴經》上五十二個階級,你要修到四十八個階級,你就看到。

  為什麼會看到?你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等,相平等,你就看到它沒動。好像兩輛車一樣,在高速公路上奔走,兩個人速度相等,譬如你的車一個小時開兩百公里,隔壁那個車也是兩百公里,你認為永遠在一起,你就看到;如果速度不一樣,你就看不到,就這麼個道理。八地菩薩心地清淨到那個程度,他能夠看到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在移動,他看到是單張的,是寂靜的,張張不一樣,跟電影道理是一樣。我們要懂得事實真相,為什麼?知道事實真相你就願意放下。知道什麼?不放下是錯了,你在這裡面受的苦是冤枉苦,冤枉受的。你本來是很安樂,跟諸佛菩薩一樣大自在,怎麼現在搞得這麼可憐?

  把事實真相全看錯了,永遠迷在這錯覺當中,於是我們於一切法想錯、看錯、說錯、做錯。不是錯了就完了,錯了是造惡業,惡業反射出來惡報,這就叫因果。錯誤的因帶來錯誤的果報,那有得受的,有沒有做對了的因?給諸位說,沒有。你以為什麼叫對?善就是對,善還是要受,比苦好受一點,苦很難受,善好受一點,不自在,不叫正受。正受是什麼?善惡二邊都沒有,懂得吧?那叫正受。正受是什麼?正受是不造業,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正受。還有起心動念,可以做到不執著、不分別也叫正受,實際上相似的正受,很低階層的正受不是高階層。大乘教裡面真正高階層的正受,《華嚴經》裡面圓教初住以上是正受,為什麼?他不起心、不動念這才叫正受。所以在十法界裡面,十法界裡面有佛法界、有菩薩法界,他是不是正受?一般也稱正受,但實際上講不是真的,為什麼?他還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必須要做到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自性沒有起心動念過,你回歸自性了。

  所以《華嚴經》上常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是佛以方便法跟我們說的,不起心、不動念之後還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你說是真有還是沒有?我們在《華嚴經》學習過程當中,知道這樁事情不能說真有,也不能說真無,非有非無,有無二邊都說不上。你說它沒有,菩薩確實不起心、不動念,但是無始無明的習氣在。習氣不好懂,古大德的比喻好,讓我們體會到什麼叫習氣,古大德用酒瓶來比喻,酒瓶盛酒的,把酒倒掉倒乾淨,用乾布去擦擦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聞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叫習氣。有沒有辦法除?除不掉,怎麼擦聞起來還有味道。怎樣把這個習氣消除?你放在那裡不要去理它,時間久了自然沒有,所以說此處用不得力。法身菩薩修行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是真的有東西修,他沒有,他一修就壞了,一修馬上就墮落,所以沒有法子修,就是不理它。那要多長的時間這習氣才能夠斷盡?我們一個酒瓶,酒瓶蓋子打開放在那個地方,大概有三個月聞聞看可能就沒有了。如果是烈酒,可能要半年,酒精重的半年之後你再聞聞沒有了,得一百八十天,一般的酒應該也要一百天,這味道就沒有。

  所以,習氣的濃淡佛把它分為四十一個階級,叫四十一品,分作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等級。習氣統統沒有這叫究竟圓滿佛,那就到第五十二個位次,或者是從初住算起四十二個位次,到四十二圓滿。圓滿,常寂光現前,不住在實報土,他住在常寂光裡面,跟自性圓滿的融入,是真入。這個入要曉得,初住就入,入了帶習氣,帶得很濃;等覺菩薩還帶習氣,帶得很薄;到第四十二個階級,沒有習氣。常寂光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你帶什麼也無所謂,為什麼?因為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常寂光就好像電影的銀幕一樣,那是常寂光,你帶東西,銀幕裡面那些景觀、影像,那沒有關係,根本就沒有染污。沒有染污,所以它叫妄想、幻相,它不是真的,真的就會產生妨礙,它不是真的,所以它沒有妨礙。這才叫「入諸無相定,見諸法寂靜」,像看電影你看到底片,底片一張一張的,從來沒有動過。

  這一切的幻相,從哪裡來的?從振動來的。現在科學家發現,叫波動,現相是從波動產生的。波動是從哪裡來的?波動沒有來處,這個你不要去找根源,它沒有根源。所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為什麼會有一念不覺?沒有理由,那個理由你找不到。要是找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它叫幻、叫妄,不是真的。你不必去找它,你找它是妄念,你妄念息掉了,真相就現前,你用妄念去找虛妄相,永遠找不到。這就是科學家、哲學家,跟佛菩薩用的方法不一樣,科學、哲學追根究柢要找,永遠找不到。前面科學家發明的定律,隔個幾十年,後面科學家發現的時候把它推翻,這是事實,我們知道。沒有一個科學家敢講他發現的東西是真理,是永遠不會推翻,不敢講。可是佛可以說永遠不會推翻,佛用的方法跟他們的方法不一樣,佛是用自性本定,用清淨心去感應。心地到極清淨的時候,自性的智慧統統現前,照見!不是研究,不能用研究,研究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東西決定不能用,用這個就錯了,不用這個就對了。

  所以佛家講參,參是什麼意思?禪宗叫參究,研究經教叫參學。參是什麼意思?不用心意識就叫做參,用心意識那就叫研究,那就不是參。心是什麼?心是起心動念。意是什麼?意是執著,末那是執著。識是什麼?識是分別,第六意識分別。換句話說,參的意思是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做參,參不容易!真的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起心動念是阿賴耶,這是佛學名詞,阿賴耶識,執著是末那識,分別是意識,心意識。古大德教什麼?離心意識就叫做參,不用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就能夠肯定,科學家跟哲學家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是永遠找不到,為什麼?他用心意識,就這麼個道理。用心意識你永遠找不到,為什麼?心意識是妄,外面境界是妄,妄跟妄你永遠不能了解真相。你必須用真去照妄,清清楚楚;你用妄去找妄,永遠是迷糊的,找不到的,道理在此地。我們對佛法深信不疑,我們也不是不相信科學,科學的方法確實跟佛法用的方法不相同。它是用自性觀照,絕不用意識的分別,它不用這個,截然不同的方法,所以它有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所以我們常講,佛法智慧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而且解決得非常圓滿,用在現實生活上都有效,沒有後遺症。這就是世間人所講的道德、倫理,倫理、道德、因果三足鼎立,少一個都不可以。我們凡夫這三樣東西從哪裡下手?知識沒開的時候,你在孩童的時代。現在來講,現在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達,媒體的普遍像電視、網路,所以小孩接受這些薰陶,他分別執著提前。現在小孩,我看四、五歲他就懂事,他就分別執著,他就學會自私自利。我這個年齡生長在農村,什麼時候才懂事?十歲。換句話說,十歲之前,真的叫天真爛漫,是一個非常美滿的童年生活,不知道憂慮,不懂事。玩耍在哪裡?在大自然,小朋友結隊到外面去玩,沒有玩具,沒有東西,跟大自然為伍,這個童年幸福,沒有一點點染污。現在不行,現在小孩一出生,眼睛就對著電視,慢慢他就學壞,童年沒有了,童年就壞了。到少年、到青年、到壯年愈染愈嚴重,完全迷失了自性,只知道自私自利,只知道貪瞋痴慢,除這個之外他不知道什麼叫道德。那你就想他造業之深,造業的重,果報現前受不了!

  古大德所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體驗得非常深刻,農村那個十年的底子打得好。所以在往後這幾十年當中,七十年當中走遍世界許多國家地區,沒有感染到染污。這什麼原因?童年那個底子厚,這影響力深刻,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有能力辨別是非、利害、得失,還有這個能力。一生歡喜過這種清苦的生活,這是外面人看到清苦,我們自己感受很幸福、很快樂,這裡頭有真樂。世間人所說的福報,有紅福、有清福,聰明人、智慧人,他享清福,生活很簡單、很樸實,心裡面沒有煩惱、沒有憂慮,身上身體健康沒有疾病、沒有壓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大自然,順著大自然,其樂融融。現在世間人享的福報是什麼?財富,每天財色名食睡是紅福,這種福真正有智慧的人不願意享受的,這裡面有很深的道理,一般人不懂。

  在這個大時代,朋友是樂趣,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在很年輕,二十幾歲的時候,二十二、三歲我就知道!找誰做朋友?找古人。我學佛之前寫了一篇文章,我也給方東美先生看過,給章嘉大師看過,我這文章裡面就寫得很清楚,「尚友古人」,高尚的尚,朋友的友,我跟誰做朋友?跟古人做朋友,快樂!古人在哪裡?古人在書籍裡面。天天讀古人的書就是跟古人聊天,就是親近古聖先賢,跟他們做朋友,對自己身心有益。歡喜讀書,歡喜跟古人做朋友,一生沒離開古聖先賢。學了佛之後讀佛書,讀佛的經典,跟佛菩薩做朋友,展開經卷聽聽他們的高論,這些人心地純淨純善,跟他們做朋友。雖然自己生活非常清苦,住的是小茅蓬,吃的是粗茶淡飯,這裡面確實有世間人無法想像、無法形容的樂趣。你不入這個境界你不能理解,跟你講講得再清楚、再明白你體會不到。古人的比喻說得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水熱不熱,我喝了一口我說熱,你不知道,必須你嘗一口你就知道,你要沒有親自嘗到的時候,怎麼給你講你都體會不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