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斷除恩愛的根本,守護善念,發願學佛,超生了死,方能斷除萬劫生死輪迴之苦。


一天佛陀與五百名弟子坐於樹下,為數千人演說佛法。城中一位很有錢的長者,財富無數,其年方十四歲的兒子,此時卻因重病而死去,父母兄弟朋友皆非常傷心,痛苦不已;佛陀來此地演說佛法,長者內心萬分高興,向其妻說:「偉大慈悲的佛陀,現在正在城中講法,我們應該趕緊去拜見,聽佛陀講經說法,如此才能解開痛苦,去除憂愁!」說著,便帶親族、奴僕,一起去請佛開示。


一來到佛陀面前,長者便立刻跪下,請示佛陀:「人生在世,積聚錢財,思慮紛勞,而不知布施,奉持經戒,命盡時,父母兄弟親屬為他傷心憂愁,乃至陪葬財寶、衣被、飲食,如此對於死者有無利益?」
於是佛陀便對長者及弟子們開示:人有四種願望,是無法長永久保住的:
第一種願,是人對自己的身體的貪愛,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美麗、長壽,不時為之沐浴、裝飾、打扮,給它吃飯、娛樂及享受,一旦病痛到來,卻無法阻止,而死後,這身體更無法隨人的魂魄而去,故重視人的肉體有何用處!
第二種願,人皆希望財富越多越好,官做得越大越好,一心追求名利,得之則喜,不得則憂愁苦惱。但是,一旦人命終了,所有的財富、官位、名利,皆遺留於世間,一點也不能帶走,才知一切皆白費心機。
第三種願,人皆希望擁有父母、兄弟、親友的恩愛。但是,當老、病、死到來,誰也無法解救,更不能隨死者而去,只能啼啼哭哭,送到城外的墓地,然後各自分散;憂愁懷念也不過數十天,只要經過一段時間,親友即將你遺忘。
第四種願,就是人意;天下很少人能守住自己的意願,大部份皆喜歡任其放逸,享樂於五欲之間,為貪名、奪利,而憤怒、鬥爭、不守道德;等到壽命終了,魂魄離開,任何財物皆帶不走,只有世間所做的惡業相隨,無法擺脫而墮落於惡道。
人若不能守護住正念,受惡念所左右,去殺盜、貪淫,生時造罪,死後自然墮入地獄受苦。
所以佛陀告示長者及所有弟子,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守住正念,時常思維這個身體並不是我的,所有的財物亦不是我所擁有;不要以為父母親友、歡樂名利對我們有益,一旦老了、病了、死了,這一切對我們一點幫助也沒有。所以,若我們能斷除恩愛的根本,脫離三惡道,得生西方淨土三善道,即可了脫生死,斷除萬劫生死輪迴。
所有弟子聽到佛陀的慈悲開示,無不歡喜信受,作禮而去,遵守佛陀的教誨,斷除一切妄念,修心養性,皆大歡喜。
諸位看完到這段開示,明白這四種願望無法永久保有的道理之後,自然就知道如何使我們的心情得到釋放與淨化,更應知如何修持,方能利益亡者─唯有學佛修行,令其得生淨土善道,離苦得樂,不是嗎?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