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上這些話,我們聽得很習慣,也能說出來,可是不是自己境界。像《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可是我們在夢幻泡影、在虛妄裡還是把它當真實,還是不肯放下,麻煩在此地。

這個事情,我早年學佛向章嘉大師請教,老師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這是個哲學問題,知道難,做很容易。但是,真正知道你才肯做,那就是頓捨,一絲毫留戀都沒有。不但對現前這個世界沒有一絲毫留戀,人間天上,對六道沒有留戀,對十法界也沒留戀,真捨,那一捨就是,就成佛了。

我們對這個很清楚,可是怎麼樣?捨不掉,為什麼捨不掉?套佛門一句話說,業障很重,煩惱習氣斷不掉。章嘉大師講,還是沒有真明瞭,沒有真正知,你是知道一點點,沒有透徹,所以說知難行易,真正知道了,成佛是一念,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了。

以前我們也不懂一念什麼意思,好像懂得了,其實沒懂。這個一念,是彌勒菩薩跟世尊對話裡頭講的那個一念,從前我們不知道,現在才曉得。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這一彈指,就是那裡頭的一念,你說多快,那一念覺就成佛了。這個道理我們現在可以說相當清楚了,為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森羅萬象就是一念變現的,一念覺,這相就沒有了,真的你就回到常寂光。

什麼時候這個相又現前,那現前無所謂,現前與你自己的修證沒有干涉,眾生有感你有應,這一應就現前。雖現前,你在這個境界裡頭邊都不沾,也就是說,你絕對不會起心動念;凡夫在境界裡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叫造業,凡聖差別就在此地。

我們今天學大乘佛法,所以我很關心近代科學家他們的發現,他們用科學方法取得的證明,跟佛在經典上所講的是一樁事情,加深我們對佛法的信解。這個加深有好處,為什麼?幫助我們真正能放下。

譬如講物質現象,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從前沒說過的,物質的本質是什麼?他說是意念累積連續發生的幻相。他也是堅定的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根本沒有物質這樣的東西,我們今天是過分迷在物質裡頭。這一樁事情佛講得很多,講得也很清楚,但是我們是似懂非懂。

佛怎麼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不就是他講的意念的累積跟連續產生,不就是一個意思嗎?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看,三千年前佛就這樣說了。所以唯識學家他只承認唯識,宇宙之間只有唯識,沒有物質,你看,跟現在科學家講的一樣。這些人沒學過佛,沒有看過佛經,居然跟三千年前佛講的是一樁事情,用科學來證實佛法

既然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你還有什麼放不下?身體放下了,不再執著,你身體裡面所有什麼毛病都沒有了。

為什麼?毛病從哪裡來的?貪瞋痴慢疑,你這全放下了,在佛法講,你的病根斷掉了。在情緒上,怨恨惱怒煩也放下了,人家怎麼欺負你,怎麼侮辱你、陷害你,你若無其事,沒有怨恨,更沒有報復,心平氣和,你怎麼會生病!

外面的誘惑,財色名食睡,根本就不動心,知道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東西帶不走的,邊都不沾,這是佛法。所以佛法,真正你要是依教奉行,對個人來講,你得大自在!這就是方老師當年把佛法介紹我的時候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一切放下,得大自在。

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性相、理事、因果通達明瞭,這個樂世間人無法想像的。我們念《論語》,開頭你看孔子有這種樂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世間法。真正做學問的人,倫理道德因果的修養,他心裡快樂,這個喜悅是從內心裡頭生出來的,像泉水一樣往外湧,不是外面刺激。

 


淨空法師:為什麼放不下?

功夫淺深說什麼?總不外乎你放下了多少,你放下得多,功夫就深;你放下得少,功夫就淺。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功夫。對這個世間還有沒有眷戀,還有沒有情執,功夫從這個地方看見。

六字洪名要把功夫念出來,當我們對眼前一切人事物起心動念,這就是煩惱習氣。這個時候提起一句佛號,把這種妄想分別執著打掉,這叫功夫。


什麼時候念頭起來,古人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覺悟得要快。第一念是個妄念,第二念是阿彌陀佛,讓這個妄念不繼續,不是一個一個接著來,這叫功夫,真放得下!

一般人為什麼放不下?他有顧慮,我放下了,我明天生活怎麼辦?他有這個考慮,他就放不下。真放下的人不管明天,不要去想它,明天還沒到,想它幹什麼?過去已經過去了,別想它;未來沒有到,也不想它。一切聽其自然,前面講了八個自然,自然才隨順性德。

所以初學的人,對這些很深的理沒參透,信因果就好,真相信因果,肯放下。為什麼?命裡有的決定是有,命裡無的決定是無,你無法強求。命裡有的捨不掉,你這裡捨了,那裡又來了,愈捨愈多。

怎麼辦?不要放在心上,根本就不予理會,一切隨緣。命裡頭有財富,要知道幫助貧窮苦難的人、需要的人,你幫助他,財源滾滾就來了。來得愈多,我幫助愈多,我絕不把它存起來自己享受,那就錯了,就完全錯了;愈施愈多,愈多,大做好事。好事裡頭第一等好事,幫助眾生覺悟,這最大的好事,真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苦從哪來?苦從迷來的,什麼都不知道,這個苦;樂從哪裡來?樂從覺悟來的。破迷開悟是要戒定慧三學,我們覺得這個東西困難,困難你就一心念佛,一心念佛符合戒定慧三學。真信、真願、老實念佛,這就是戒;心裡只有一句佛號,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懷疑,這就是定;定久了,定有一定的功夫了,像前面所說的,不定什麼時候豁然大悟。縱然不能夠徹悟,大悟肯定有,大悟就能解決問題。

所以人不能不相信因果。因果從什麼時候有的?從有宇宙那天,從有我們這個人這一天就有,跟著來的。在佛法裡面講一念不覺,因果是一念不覺裡頭所生的,也是決定是有。種善因、結善果不執著、不分別,若無其事,叫做功德,功德不可思議;斷惡修善記在心裡頭,常常希求果報,是福德。福報會現前,跟你的修德一定相應,修小善有小的福德,修大善有大福德。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不能不知道。

淨宗的修學,我們全心、全身投靠阿彌陀佛,這是正確的,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替我做主。我這個方法,是我在二十六歲的時候章嘉大師傳給我的,我接受了,我完全相信。所以一生佛菩薩安排,我們什麼都不去顧慮,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是阿彌陀佛安排的。我們在境界裡頭,最重要的提升自己智慧德能,在境界裡面你學到很多東西。

不被境界所轉,自然就能轉境界,《楞嚴經》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怎麼轉境?境界現前保持鎮定,不受它干擾,順境、善緣不起貪戀,逆境、惡緣不生瞋恚,保持你的平常心,就是清淨平等覺。你就守住這句話,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我一定是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就對了,問題就解決了。這是真正修淨土、真正學佛。所以這從果起修,阿彌陀佛是果,不是因,一生成就,「故皆得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沒有一個不往生。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三一集)  2012/7/16 淨空法師主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