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慧珠
大清早四點多,大地還沒全醒過來呢,外婆作早課,四、五歲的女娃兒趙翠慧,小臉蛋兒歪在供桌上的經架旁,香甜睡著;外婆誦完一頁,伸手輕輕戳戳她,趙翠慧瞇著睡眼,伸出小手翻到下頁……
日日如是,她,在外婆的朗朗聲音中,聽聞了一部部佛經。
行善布施是外婆的平常事,她總說:「為你取名小慧,就是要你福慧雙修。」
這些種子,果然在趙翠慧小小心中萌芽、茁壯。
從小就立志將來要當老師的趙翠慧,考大學時只填師大國文系一個志願。上了師大夜間部國文系,白天還去去聽駢文、說文解字等課程;偏愛老莊、禪學,也喜歡詩詞歌賦,自己更嘗試新詩及兒童詩歌的寫作。
大五的時候,結了婚。畢業後,偶爾去代課。在家除了當媳婦、伺候長輩,因為是中文系的畢業生,所以要負責為婆家的土地官司寫狀子。初為人媳,讓她嘗到為人婦的不易,也領略到什麼叫做「人生實難」。
由於婆婆的強勢,生活中的波濤洶湧,不能如願全職教書,平常就以閱讀、繡花來排遣心情與生活的低潮。而佛學,更是重要的精神寄託。
一九八五年一月,趙翠慧全家移民加拿大,沒想到一住就是十載。當時溫哥華的華人日多,溫哥華的大專校友會設有中文學校,由熱心的家長義不容辭地「披甲上陣」當老師。當他們知道來了個師大國文系的畢業生,就很興奮地找上門來,更推舉趙翠慧當校長。她不敢貿然同意而推辭了。於是,第一年教課;第二年當教學主任,編寫教材、作教案等;第三年,她才接掌校長的職務。
一九九四年,她發現罹患癌症,幾乎每天吐血,到最後連頸椎也疼痛。
一九九五年她回到台灣,那時才真正的面對死亡。在先生、好友陪伴下跑遍大江南北,四處求醫。身心雖然受到很大的折磨,幸好,這段期間她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媽的愛、兒女鼓勵她繼續吃藥,不要放棄,讓她堅信,自己可以在愛的環境中活過來!
「不戰而敗,算什麼英雄好漢!」生病期間她體會了「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最重要的是,在面對癌症時如何在脆弱中找到生存下去的力量;她深信:這場病痛,是為了試煉我,而不是擾亂我。是為了要我學習如何沉定智慧,而不是怨天尤人。
一九九九年,她歷經了生死交關的瀕死體驗,生命宛如重生,更促使她積極推動台灣瀕死研究中心的成立。
生死交關 別有洞天
一九九九年,她已罹癌六年。一晚,先生為她拔罐,她極不舒服的昏睡過去,半夜兩次下床如廁,都看到自己「交叉著腳、搖搖擺擺」從身體走出去,但她卻不覺害怕。早上八點多,趙翠慧經過浴室,看見自己臉「腫得像豬頭」,高聲呼救但是沒人聽見,回房後立即癱倒,沒了氣息……當親友將她放到床上時,她頓時覺得脊椎骨一路崩落碎散……而後,涕泗縱流……趙翠慧再度看到自己離開身體,全身透明,飄浮在空中,遠方有片無比光亮的大螢幕,底色五彩,但最主要的顏色是柔和的黃,強烈地吸引著她。
「在那個情境中,自己是被愛、被接納的,我感到絕對的幸福!」而生起念頭:「要回去告訴大家。」於是她深深吸了口氣,沉沉睡去。
醒過來後,趙翠慧這才知道自己曾「死了三小時」。
經歷了刻骨銘心、不可思議的死亡經驗,讓她深悟生命的真諦,冷靜去探究生命的本質。
「很多人對死亡恐懼,所以活著就不自在。」趙翠慧說:「為什麼成立這個瀕臨死亡研究機構?因為,只要跟我們談過瀕臨死亡經驗,或是聽我們談瀕臨死亡經驗的人,都會被改變,都會變成正向的人生觀,整個人都會完全改變。」
解讀生命 讀出滋味
經歷兩次靈魂出竅,走過死亡幽谷,趙翠慧從此徹底改變她的生命哲學。
透過閱讀,她更瞭解到所謂的「瀕死經驗」,甚至生命的意義。
「我瀕死後回來就瘋狂閱讀,而且過目不忘,很愛書,印象深刻。像《柳暗花明又一生》、《穿透生死迷思》,我看書都記密密麻麻的筆記。
另一本書《靈魂實驗》也非常精彩。我很愛很愛、這麼厚的書五百多頁,我三天就看完,一個字一個字的仔細看,看到嚴重視網膜剝離。
之前我沒有這麼認真,因為以前都覺得自己很聰明,書的序看完以後,大略看過就算知道了,連愛因斯坦《相對論》那種物理學的書也很快速的讀完。」
活過來之後的趙翠慧,一切外在的物質忽然變得不重要了,只講求乾乾淨淨;對人的相處也不同了,變得事事反求諸己,總是回頭檢驗自己,不再一味看別人的不對。
「更不可思議是,」趙翠慧說:「凡是我看過的幾乎都記得,這是我很感謝的,不知道為什麼會帶給我這樣的能力。」
此後,趙翠慧開始不停的敘說自己的體驗。
培養愛 周轉愛
「別給自己加劇情,別自己寫劇本、寫劇本。」如實面對人生的趙翠慧頑皮地說,這不正呼應了「遠離顛倒夢想……」
羅斯福夫人說:「如果不是你願意,悲傷沒辦法到你心裡;如果不是你願意,快樂沒辦法到你心裡。」
趙翠慧說:「如果不是你願意,快樂悲傷都沒辦法主宰你。」
「再活回來的生命不是來談情說愛、不是來尋仇解恨,生命有太重要的問題要瞭解,很多事情我們都不知道,可以在這一世學起來有多幸福?」
花了十年漸漸脫離娑婆世界的恩怨情仇,趙翠慧慢慢體會並分享給為情所傷的人:
「時間是最好的療傷。我現在的人生觀,就是敬畏、謙卑、感恩,沒有人定勝天這句話。人是很渺小的,所以要感謝每一件事情帶給我們的啟示。有些人活得很辛苦,是來示現另外一種法,來告訴我們道理,我們如果視而不見,很可惜。
趙翠慧的愛越轉越多,就像一個充滿能量和愛的銀行,就像《花婆婆》,在每個人心裡存下美好與感動;於是,一個接一個,把愛轉出去!
要離開 帶著愛
有人說,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就像是從一個未知的黑暗,過渡到另一個杳然不可知的黑暗。人既不知生前所來何處,也不知死後歸向何方。在西方國家中有專門研究死亡研究所,東方人對死亡的看法比較成熟,但卻沒有整理、發表。
趙翠慧體驗到,分享瀕死經驗,是一個奇妙的訊息,是自殺防治最好的方法;她生動地說:就好像腦中有一個枯萎的花朵,聽到了訊息就像得到力量一樣,安全、安心了。
當對於死亡有了寬懷的理解,也許,對於生命也可生出了「心」的力量。這可是有瀕死經驗者迫切想分享的一種莊嚴資訊。
瀕死體驗之後,趙翠慧歷經了與丈夫因人生跑道漸漸不同而分手的過程。面對周遭親人對先生的百般譴責、對她萬般的憐惜,她卻很快地處之泰然,放下了沉重的愛恨情仇,更呵護了兒女與雙親之間不變的親情,並讓兒女貼切的上了一堂世情、永恆與無常的課,學會珍惜與放下。
「意外的發生不是為了給你教訓,而是給你啟示。你說是光也好、偉大的神、佛,或是造物主也好,祂們把我們送到這個世界來,經歷一個一個的事件,好讓我們得到啟發。」
趙翠慧說,要學會「帶著愛離開這個世界」,而不是帶著難過或者傷心離開。
從死亡中回來後,她對人生提出了三點看法:
1.淨化的真愛:自愛‧愛人
(1)自愛:熱愛自己的生命——認識、接納、肯定
、感謝自己
(2)愛人:尊重他人的生命——給人歡喜、方便、
信心、希望
2.真誠的助人:三心‧兩意
(1)三心:開放、柔軟、慈悲的心
(2)兩意:誠心誠意、全心全意
3. 強烈的求知:閱讀‧思考
(1)閱讀: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2)思考:盡信書,不如無書
趙翠慧書單
愛,在苦難之後
作者:趙翠慧等
出版:遠流
柳暗花明又一生:瀕死經驗的跨領域對談
作者:Evelyn Elsaesser Valarino
譯者:
李傳龍、李雅寧
出版:遠流
穿透生死迷思:瀕死經驗真實個案教你如何去愛、去看待生命
作者:Kenneth Ring, Evelyn Elsaesser Valarino
譯者:
李雅寧,李傳龍
出版:遠流
存在禪─
活出禪的身心體悟
作者:艾茲拉.貝達
譯者:胡因夢
出版:心靈工坊
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
作者:喬.維泰利、伊賀列卡拉.修.藍博士
譯者:宋馨蓉
出版:方智
來生
作者:雷蒙博士
譯者:賈長安
出版:方智
覺醒的力量:新世紀媽咪心靈與育兒筆記
作者:李箐茵
出版:世茂
回歸心的喜悅─
我的三十年學習
作者:雷久南
出版:琉璃光
假始我死時
你在我身旁
出版:張老師文化
死亡之光─
生命的另一個開始
作者:Melvin Morse, M.d.
譯者:林佳蓉
出版:方智
我有死亡經驗
作者:作者
譯者:林曉梅
出版:希代
和一本關係死亡預言的《死亡奇蹟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