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 妄盡還源觀 第 54 集
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面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又依本起末故隨緣。攝末歸本故妙用。】
這個地方給我們講「隨緣妙用」,由淺而深,這講到心性。『本』是自性,哲學裡面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體是什麼?這麼多年來,古今中外的哲學家都沒有辦法肯定、具體給我們說明,可是在大乘佛法裡面有,佛法裡面給我們講本體就是自性,又叫真如,也叫實際。佛經裡面所用的名詞術語有幾十種之多,都是說這樁事情。一樁事情,佛為什麼用這麼多的名詞來說?這是教學,這是藝術,這是善巧方便。佛教人不著相,什麼名詞都可以,不要執著,知道它是這麼回事就行。為什麼?執著就錯,分別就錯。用許多不同的名號都說一樣東西,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不要執著言說相,讀經不要執著文字相。離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能見性;只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自性就見不到,這是諸佛菩薩真實智慧。告訴我們,你看是不是『依本起末』?依自性清淨圓明體,「末」是什麼?依報是宇宙,正報是我們自己,我從哪裡來,宇宙從哪裡來,這個講得深!確實是高等的哲學,從理論上說;從事相上說,是高等的科學。這是本隨末緣,就是自性隨萬事萬物之緣。本是體,末是相、是事,事相是生滅法,也就是無常;本是真常,是永恆的、不變的。像我們現在,我們在一起學習,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你們現在不是在電視機的面前,就是在電腦屏幕的面前。我常常把這個屏幕,電視的屏幕、電腦的屏幕比喻作本;這所現出的相,相是末。你看看這個相,這個本是不是隨相的緣?相剎那剎那在生滅,屏幕不生不滅,用這個很容易體會到。古時候沒有這些科學技術,他也用比喻,他用鏡子,我們每天都得照鏡子,早晨洗臉要照鏡子,晚上睡覺之前也要照照鏡子。鏡子就好比是體,那我們人像照進去,這是末。相是幻相、是無常,有生有滅,我們面對著鏡子,這個形相現前,我們離開,鏡子裡頭就沒有。所以他用這個來做比喻也行,也能體會到這一點意思。鏡子裡的形相,離開鏡子,形相就沒有了,到哪裡去找形相!我們今天用電視屏幕跟電腦屏幕就更容易體會到佛所講的甚深的義趣,這叫隨緣。
所有一切萬事萬物,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自性隨緣,隨萬法之緣。一切這些有生有滅的幻相,這些法,它的體是自性,體是不生不滅,這個要知道。我們今天著了相,把體給忘掉,這就錯了,只曉得隨緣,那個本疏忽,不知道這個本。像一般人看電影、看電視,他就看畫面,把屏幕忘掉。幾個人看電視想到屏幕,屏幕不動,裡面這個形相在動,屏幕不動,動中有不動?這很少人能體會到這個,這就是什麼?被假相迷了。『攝末歸本故妙用』,你看妙就妙在此地,就妙在現前。並不是說離開這個萬事萬物,另外去找一個本,找不到。妙用是什麼?妙用是見性,就是說動中你見到不動,生滅裡面你見到不生滅,不生滅是性,性不生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