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享受物質生活之餘,多培養一些人倫道德,多充實精神糧食,方能生活得更安詳自在,喜悅幸福!
處在娑婆世界,我們隨時隨地都可感受到「苦」和「無常」,感受到「有」和「無」的痛苦:有錢,怕被偷被搶,是苦;沒錢,要吃、要穿、要花用,都很不方便,也是苦;往往為了分財產而互相爭吵、奪取,感到苦惱。有孩子痛苦;沒孩子也痛苦。太熱痛苦;太冷也是痛苦。下雨是苦;沒下雨也是苦。肚子餓是苦,吃得太飽也苦。在外頭流浪,有一餐沒一餐的,是痛苦;睡冷、暖氣房,吃香喝辣的,種種山珍海味所得的後遺症,也是痛苦。


今日官場上得勢,說不定哪一天就失勢下獄了;今日生意做得很大,錢賺很多,洋洋得意,可能哪一天就倒閉、跑路了,甚至變成乞丐;天氣也是一樣,現在是風和日麗,說不定等一下就狂風大作了;朋友之間,大家昨天才在一起喝酒、唱歌,今天卻有人往生了;我們的親戚,今天看到他還好好的,還和他說話,但是明天卻見不到他了。凡此種種,都是顯示「苦」和「無常」的實相,但是眾生都習慣依「常」來看待,在「常」、「永久」的情境之中受諸苦的纏繞,說得更白一點,就是說有些人還很喜歡這種苦哦!人們不能體會這種苦,不知無常的可怕,還在盡情的歡喜作樂,甚至不顧仁義道德,而對財色、名利、權勢追逐不捨,樂此不疲,總歸一句,就是無明所導致的。


台灣被國際封為經濟奇蹟的王國,四十年來,人民在自助人助的努力之下,創造出今日的局面,而台灣同胞在享受經濟繁榮、物質生活大幅改善之餘,奢靡虛榮、貪心的風氣跟著漫延橫流,整個台灣島嶼,因為虛榮貪婪所衍生的問題層出不窮,在唯利是圖的社會風氣之下,人們不再勤儉了,大家都想投機致富,以致將人倫道德、情義等都擺到一邊。


所以,台灣的道德就因為經濟的繁榮而越來越敗壞,國內基層勞工缺乏,工廠招不到員工,一些重大建設必須靠外籍勞工。看看今日,想到以前,台灣雖已是東南亞淘金的天堂,但過去的艱苦日子卻在人們腦海中逐漸被遺忘了;勤勞不再被尊重,只要能得到錢財、權勢,就算是再違法的職業、再不恥的行為,都有人做得出來;勤儉不是美德,大家好逸惡勞、互相擺闊、爭面子、充場面,花錢好似用水一般,這種現象再繼續發展下去,未來恐怕不是每年吃掉一條高速公路就能了結的。而且在這樣的風氣之下,原有的仁義道德、情義等,被視為保守落伍;相反的,會投機、較聰明奸詐的,反被誇為頭腦好、實力好,甚至被尊重為有才幹,諸如此類只為權勢、財利而排除仁義道德的人,可說比比皆是,實在讓我們覺得很遺憾。


今日的台灣,有宗教信仰的人實在不少,據初步估計也有四、五百萬人左右,這麼多人都有宗教信仰,為何無法提升社會的道德水準?原因在於我們無法戒除貪心、瞋恨和愚癡,因此,即使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受社會上貪瞋癡三毒的泛濫、迷惑和侵染,導致無法發揮應有的道德力量。宗教對貧困的救濟雖很重要,但淨化心靈、導正社會道德觀念,才是治本的當務之急。目前,台灣需要的是精神的重整,如何淨化人心,使無宗教信仰的人,都能得到心靈的皈依,具有正知正見的信仰,以提升做人的品質,這才是宗教該注重、落實的問題。


其實,信仰若只是在論道,也只不過是一堆理論;如果沒有將這些理論智慧,實際運用在行為上,這樣的宗教信仰也就不能發揮其實質的功效了。所以學佛最終目的,是要改掉我們的習氣,革除貪瞋癡三毒的惡念,使我們的心靈能夠淨化,深切了解因果報應的可怕,才能夠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學佛的人都能做到這樣的要求,推而廣之去影響社會,人人有了理智,行為也才能合乎仁義道德,唯有惡質風氣破除,台灣才有變為淨土的可能。


但願每個人在享受物質生活之餘,多培養一些人倫道德,多充實自己的精神糧食,我們的生活才會較有內涵,才可以生活得更安靜、更自在、更喜悅、更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