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老法師有沒有方法可以使我快速脫離這些困難?
淨空法師 答:凡事都有因果,世出世間聖賢都常常教導我們,每天要反省、思過,能把過失改正過來,一些困難全都化解了。在現前社會,像你這種情形的人一定很多,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就遇到不少。也有很多人來找我,我就送一本《了凡四訓》給他看,確實有效果。不但他自己依教奉行,全家都做。三年之後,有了效果,他的困難漸漸化解,慢慢能夠穩定,最後一步一步興旺起來。所以他看到我,對我非常感激。我說你不要感激我,這是你自己真正回頭是岸,真正懂得因果報應。你能夠把你的惡業化解,這是你自己的功德,你自己的成就,我只不過是把這本書介紹給你而已。所以只要你能信,真正肯信,依教奉行,沒有不能改正的。
每個人一生遭遇是定業,過去生中造的定業。在伊斯蘭教《古蘭經》裡頭也有這句話。《古蘭經》上真主說「萬物,我依前定創造他們」。你看上帝給人一生享福,也叫那個人一生受折磨,這上帝不公平!怎麼會對他那麼好,對那個人那麼不好?他講得很好,他依前定。你前世造善業,那你這一生該享福;你前世造惡業,那你這一生該受罪。依前定不是依自己的意思,上帝很公平,上帝沒有私心。那一句經文很重要,依前定。
我們這一生所造的善惡能改變定業。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教導他,就是努力的斷惡修善,把定業轉過來。定業,別人不能轉,只有你自己可以轉。了凡先生真的依教奉行,他發心做三千樁好事,十年才完成。但是他這個願一發,第三年他的運就轉了。他讀書參加考試,命裡頭沒有功名,只能夠到秀才。秀才要比照現在的學位來講,這是學士。舉人就是碩士,進士就是博士,最高學位,他沒有。到第三年他去參加考試,命裡註定他考第三名,結果他考到第一名,這就不準了;每年的收入也增加了,所以慢慢的他就相信。到第十年的時候,年年參加考試,舉人也拿到,進士也拿到。
拿到進士之後,他做寶坻縣的知縣。寶坻在河北,靠近天津,是個大縣,那時候是歸中央直轄的。他做了很多好事,他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二十年。這都是自己修的,他沒有求延壽,延壽二十年。命裡頭沒有兒女,他有一個好兒子,求來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有求的道理,有求的方法,不是盲目迷信能求得到的。要真正從自己內心懺悔,改過自新,斷惡修善,這才真正把命運轉過來。他年輕的時候習氣很重,都是過去生中一些不善的習氣。他在雲谷禪師那裡很坦白地說出來,一條一條反省,把毛病都說出來,這就有救。
在那個時代,還有一個跟他狀況差不多的,就是俞淨意。俞淨意比了凡先生大概大十歲,那造的惡業就更重了,而且自己不知道。自己以為天天行善,不知道天天都在造惡業。總是一個讀書人,還有一點善念,感動灶神,灶神現身來度他,把他一生的惡念、惡行,一樁一樁說出來,說得他啞口無言。告訴他應當要怎樣悔改說完之後,就走到廚房裡面,人就不見了,他就曉得灶神來點化他。從此之後,他改過的決心跟做法超過了凡先生很多倍,了凡先生不如他;果報也不相同,他的果報也超過了凡先生,他活了八十八歲,到晚年的時候福報都現前了。在中國自古以來,這樣的人很多很多。
所以前世,那是定數。定數當中還有個變數,變數就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天天都在定數當中做加減乘除。我們的念頭善,言行善,這就加分;我們的念頭惡,行為惡,那就減,就把你命裡定數減少,所以每天有加減;大善大惡就是乘除,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這些全都是世間法。財從哪裡來的?財從佈施來的!有人財庫很豐足,前世財佈施修得多,所以他財庫豐足。如果我們命裡頭沒有財,這一生當中就應當要努力修財佈施。生活寧願苦一點,節儉一點,把錢省下來多做好事,幫助一些貧窮人。到晚年的時候,這個果報就現前,無論經營什麼樣的行業統統會賺錢。因為你命裡頭有,不管做哪個行業都賺錢;命裡沒有,做哪個行業都要虧本,就這麼個道理。
聰明智慧是果報,法佈施是因;無畏佈施的果報得健康長壽。什麼叫無畏?幫助眾生消除恐怖,這就是無畏佈施。無畏佈施裡面最容易見到的就是素食。素食,決定不去害眾生。你常常吃素,這些動物(小動物)看到你,不害怕你。為什麼?你有慈悲心,不會害牠,牠不怕你。吃肉的人,有殺氣,我們人看不出來,動物看得出來,看你有殺氣,牠就嚇得趕快跑。這個果報健康長壽。所以現在人希求長壽,吃這些眾生肉以為有營養,可以得長壽,錯了,反而把自己的壽命虧掉了。本來有長壽,可以活一百歲,結果活到八十歲就死了,他的壽命減少二十年;甚至於嚴重的到五十歲就死了,虧折一半。像這些地方我們都要懂得。尤其沒有福報的人要惜福,要修善,要積德。
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誰不要?佛講得最清楚,你怎麼做才會得到。佛不教這些東西,為什麼?這世間法,不是究竟法,不提倡是怕你迷在這裡面。佛常常教人,以苦為師,這是對的。生活清苦一點,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你有出離心。如果生活在富貴當中,他對這裡留戀,極樂世界很好,他沒有看見,他不太容易接受。如果這個地方生活很苦,講極樂世界他很嚮往,他願意去,道理在這個地方,這是佛的真實慈悲。但是也不能沒有,沒有,生活太清苦了,你也很難過得去。所以我們只要生活能過得去,真正明白了,晚年福報現前,要拿這個福報去給一些沒有福報的人、貧窮的人、苦難的人,給他們去享受,這就好,自己不要享受。
古人這種例子很多。出家人,我們看印光大師,這是近代最好的一個典型,一生都是過著簡單的生活。他晚年住在蘇州靈巖山寺,他的關房我去過,很簡陋。印祖一生的修行,中國古人所講的「厚積薄發」,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他老人家在七十歲之前,沒有人知道他。在普陀山藏經樓,心地清淨,他管藏經樓三十年,天天在讀經,天天在唸佛,沒有人曉得他。因為他是陝西人,到南方,口音很多人聽不懂,所以就沒有法子講經。有人向他請教,多半是用書信往來,用文字。有些學者到普陀山去遊覽,遇到老法師,一談話,這個出家人有學問,疑難問題向他請教,他都能跟你解答。這些學者常常跟老和尚通信,老和尚回答的信件,他們就在報紙、雜誌上發表,老和尚這才出了名。這一出名之後,皈依的人多,供養的人多。每天寫信來應付這些人,這是他弘法的階段。八十歲圓寂,只有十年,這十年影響太大,國內外,在佛教產生極大的影響。
老法師收入多了,一分錢都沒有用在自己生活上,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都還是照舊。錢拿來印經佈施。
你現在這一生都不如意,感到現實上事業遇到許多困難。生活的困難,事業的困難,家庭的困難,你想不想改善?從哪裡做?儒、佛都很慢,都來不及,因果最快。
因果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我在沒有接觸佛法之前,確實首先接觸到的就是《了凡四訓》。那個時候我年輕,遇到一位老先生,六十九歲,我二十六歲,那個老人家六十九歲,他把我們看成孫子一輩看待,很愛護,就送我一本《了凡四訓》。我把這部書從頭到尾,好像是看了三十遍,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看了三十遍,非常感動。了凡先生的毛病我統統具足,了凡先生的福報,我比不上他。所以看了這個之後,才真正曉得自己有意無意造許多罪業,所以趕緊回頭。
(節錄自21-294-01學佛答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