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慈濟 & 大愛台(證嚴上人 開示) (1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一位長者,在市集處,看到一個人抓住一隻鱉,這隻鱉一直踢著、掙扎,長者看了很不忍心,花了大錢買下這隻鱉。把鱉放生了。但是卻發生了大水災讓他們只能逃離家園,路上遇到鱉來救援帶路。但是長者卻被人抓進牢裡經過一連串的驚險刺激事件,長者能再次脫離險境嗎?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弟子中,提婆達多、聰明、伶俐,但是他卻是做一些很愚痴的事,大家就說 佛陀,他到底過去生中有什麼因緣,就像此生兩頭損失,佛陀就說 來,我來說說提婆達多過去生中,又是一輩子做些愚痴的事,兩邊損失,佛陀就開始說這段故事。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浙江,有一位官員,他有一個孩子,看到路邊算命攤,感覺好玩,你算命很準,你看看我的命,我是不是很好命,算命先生看他,你是很好命,你出生在官府大富家庭,但是你的命很短,差不多是十八年的壽命,聽了之後耿耿於懷,我現在十七歲出頭,這樣不就是剩一年的時間......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為了度化眾生,發願轉世再來人間,有一世,佛陀是一個小國家的國王,可是國家連年乾旱,全國人民陷入了饑旱,國王因此召集大臣到山崖上祭天求雨,乞求龍王降雨。當國王祈禱發願之後,竟然縱身跳下大海,化成一尾大魚,漂到海灘上,當時,有五個人正在修船,看到這尾大魚,就好奇圍觀,沒想到大魚開口說話:「希望你們趕快通知大家,割我的肉來充飢。」這五個人驚訝不已,卻也半信半疑,通報全村村民。村民們因此趕來,紛紛割取魚肉,而且魚肉怎麼割都不會變少,天人被大魚捨身救人的宏願所感動,天降甘霖,滋潤土地,再生萬物。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迦佛開始要修行時,是在地獄中開始地獄中,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位受苦刑者,在地獄受刑具時,他被派到和另外一個人,兩個人合力,來拖一輛火燒紅的車,人去拖這個車,受罪人的刑具之一,這輛鐵車已經火燒紅了,二個人來拖,光是被火燙到肉就爛了,何況要將整輛車拖著走,這是非常的辛苦,和他一起在拖車的人,接近燒紅的鐵車,就死去活來了,苦不堪了,另外一位看到這樣,在受刑具的人這麼辛苦,開始拖動就昏倒,獄卒用水再將他潑醒,又叫他再拖,一次再一次,另外這一位向獄卒說,他無法受了,不如我一個人來拖,我用雙倍的力量,來代替這個人受苦,讓他休息吧,將這個苦讓我一個人來擔,獄卒聽了很發怒,你自己的罪業自己就難當了,你還要擔當別人的罪業,你自不量力,發一念怒心,就將他一棍打死....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醫師他姓尹,他愛吃牛肉,每一回若要請他往診,他一定桌上要有牛肉,假使人家沒給他牛肉吃,他看病就很隨便有一天這位醫師忽然過世,閻羅王在審判一個殺牛的人,這個殺牛的人跪在閻羅王面前,他抬起頭來時,看到這個醫師,他就伸手比過去,他就是愛吃牛肉,所以他若不吃,我就不會殺了,這位醫師聽到他的罪,要推過來他身上,他也趕快跪下去,他如果不殺,我就不會吃了,雙方在那裡推來推去....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未出家前,有一位兒子,名叫羅睺羅,長大後,也跟著修行,可是因為年紀還小,所以會調皮,作弄人,讓僧團中的人很傷腦筋,最後只好向佛陀報告,佛陀藉著一盆洗腳水,向羅睺羅說明即使是無心的言行,如果不即時改過,久而久之成了習性,最後就會污染了自性,如同清水一樣也會變髒變臭。而且如果沒有時時起懺悔心,就像臉盆的水沒有倒出來一樣,是無法讓心地清明如鏡。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有這樣的一段故事,有一個小國家,國王叫做薩多浮,有一天他出去打獵,看到佛像,忽然間起了歡喜心,他就隨手拿五錢布施,一位旃陀羅看到國王這樣布施,他就發出聲音:善哉、善哉。表示讚歎,國王聽到轉喜為怒,叫人將旃陀羅抓過來,國王問他說,你是不是看我堂堂一位國王,布施五錢,錢少,恥笑我嗎?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次,印度的境內發生了瘟疫,阿育王擔心,這疫情傳染進皇城來,趕緊將交通封鎖起來,甚至派人到僧團精舍,請僧團能派僧眾,入皇宮來安大家的心,僧團就派出了一位小沙彌,年紀才八歲而已,已經得羅漢果了,名叫做妙顏。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經典的開頭多是「如是我聞」,而這個「我」,就是阿難,許多經典都是來自阿難的所見所聞。正如某天,佛陀與阿難走在市集中,阿難看到佛陀微笑了三次,阿難覺得頗有深意,因此提問,才知道原來這是三段與因果有關的前世今生。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印度的叢林裡,住著五百隻猴子,有一天,牠們看到一群僧眾來此整地、鏟土,非常虔誠甚至會對著興建中的佛塔膜拜,五百隻猴子看到僧眾的虔誠,也有樣學樣的合掌,膜拜。一天,大雨滂沱,猴子逃生不及被水沖走,沒想到當猴子醒來時,卻已經轉生為天人,原來是牠們生前對佛法的恭敬心,才得以報生天堂。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迦毗羅衛國悉達多太子,是為了要完成,生命的大利益利人群,所以他出家修行很用功,完成他生命中的大使命,太子已成佛了,透徹道理追求佛法,淨飯王年紀也大了,臨命終時,病痛是痛苦啊!他的兄弟親王,還有大臣等等,日夜都圍繞在身邊,淨飯王說,我想要見的人,現在都不在我身邊,圍繞在身邊的人就說國王,佛難陀阿難羅睺羅,他們弘法在王舍城,離這個地方是五十由旬之遙遠,哪有可能回來看您呢?釋迦牟尼佛知道了,跟難陀阿難羅睺羅,一一跟他(們)說,國王他的世壽將結束了,我們大家趕快趕回去。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孩子,是孤兒臭頭爛耳,要生活 所以他就去賣燒餅,看到鄉村裡的人,大家不尊重這位老師父,又不肯布施,很難過。決定了,我即使不吃,我也願意得來的錢,我全部捐給老師父。但之後卻遭受一連串不幸的災難。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弟子阿難,有一天,佛陀要阿難去辦事,佛陀和弟子去托缽,他沒有跟上,他只好自己,走自己的路去托缽,他的空缽還沒有分到飯,很口渴,他看到井邊,有一位女孩在那取水,他的缽伸出去,托了一缽的水,這位摩登伽女看到阿難,她的心動搖很愛阿難,所以回去跟他的母親說,我愛釋迦佛的弟子,一位名叫阿難,我希望可以和他結婚..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國王有兩個孩子,大太子非常善良,他能布施一切,凡事都為他人設想,弟弟就是貪得無厭,很擔心大哥受到人民的擁戴,將來這個國家就是大哥所擁有,所以弟弟處處想辦法要陷害他,這位大太子知道弟弟不安心,己就自動向國王提出,要離開這個國家,國王萬分不捨,他就默許讓他去。

大太子要離開國家時,當然是要帶著太子妃出去,二太子對大哥說,你應該帶著簡單的行李離開,才是真正成就自己,大太子、太子妃到山上,好好找個地方,安頓下來過生活,太子妃就覺得,雖然這種生活能很安定,但是總不是永久之計,太子也這麼想,我一直在山上就無法利益人群,我應該到聚落的地方來幫助人,這對善良的夫妻互相討論,又決定離開山上,到聚落的地方。

夫妻倆很辛勤地做苦工,看到貧窮的人,同樣地付出,有一天看到,有一位病倒在路邊的人,救了他將他帶回家,醫治他的病痛,但是沒有錢,太子妃向有錢人來賣身,拿錢去救病倒的人,當時天神覺得像這種行為,實在很感人,為了要試驗他的心,就化身為一個普通人,就對這位太子說,像你這種生活,這樣的作為何苦呢?我有一位朋友,他很有善心,他也是跟你一樣,將他所有的一切拿去救濟人,一無所求,但是最後他墮落地獄,請問那位被救人的人後來呢? 回答說 被救的人,當然是得救了,他上生天堂了。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有一天他和阿難出去托缽,故意穿著一件已經破損的袈裟,一位婆羅門教看到佛陀很莊嚴,很歡喜,是覺得佛,為什麼穿破損的袈裟,心生不忍,趕緊從他家裡拿一塊布剪一片,獻給佛陀,佛陀很高興,就為婆羅門授記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帝釋天的講堂裡,眾位天人集會,正要準備聽帝釋開示時,卻來了一位又黑又小的夜叉,而且長得其貌不揚,還大搖大擺地爬上帝釋的位置坐下,嚇壞了天人。天人們因此趕緊圍上前,要把夜叉趕下來,可是看到夜叉的那付嘴臉,天人們怒火中燒,一直罵他,沒想到夜叉愈是被罵,他的身形卻一直變大,還愈變愈美麗,天人們不知所措,因此向帝釋稟報,才知道原來他是「助人瞋」-----幫助人生氣的夜叉,看你生氣他愈是歡喜高興!帝釋因此到講堂裡,向這名夜叉恭敬鞠躬三次,才讓夜叉恢復原形,羞愧地跑開了。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犯了酒戒的年輕人被父母趕出家門,借住在中年男子家中,晚上,中年男子一如往常,以祭拜小鬼來求取財富,沒想到小鬼卻無法靠近,原來年輕人雖然犯了一戒,卻仍堅守其它四戒,而獲得護法神的保護,一股正氣令小鬼逃之夭夭,令中年男子興起求法之心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他很虔誠信佛,聽法受五戒,不論有什麼事情,都能逢凶化吉。他覺得怎麼能常常逢凶化吉呢?就去問他的師父,師父告訴他,因為他持五戒,所以有二十五位的護法神在保護,讓他很歡喜又得意,所以開始起了貢高驕傲的心。 以瞋恚的心對人,一點都不謙卑。又再開始口欲,五戒就慢慢淡掉了,有一天吃飽飯後,休息一下,在休息當中,他聽到每一個戒的護法神,開始批評他的生活,不用心在持戒,所以所有全都離開了,他好像聽到人這樣批評他,覺得很惶恐,再去請教他的師父,師父搖頭嘆氣說,你的五戒一直損失掉了,看你的形色,已經不是過去,你身上的道氣都消失了。怎麼辦啊?大懺悔重新來。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讓窮苦的病人,免費得到施醫、施藥,仙歎長者決定出海採寶。過程中,其他同伴心生邪念,將他推入深井中,取走他的財物。長者沿著井中的密道回到家中,繼續施醫、施藥,國王得知仙歎出海採寶卻無所獲,感到疑惑,派人探訪,將其他出海採寶的同伴關了起來,長者向國王請求釋放同伴,同伴也歸還財物,並投入施醫、施藥的行列。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