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玄義  (第二十七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27

許許多多人甚至於誤會,把福報當作功德,福報跟功德是兩樁事,這個諸位要曉得。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這樁事情「福不能救」。這樁事情是什麼?生死大事。了生死、脫輪迴的大事,福報不能救,修再大的福報,你到人天裡面去享福,不能了生死,不能脫輪迴。了生死脫輪迴什麼能救?功德能救。功德跟福德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福德著相,修福德不著相就是功德。「功」是不著相,「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那就是功德。所以事還是一樣,事上沒有差別,用心不一樣,結果就不相同。著相,還得要以《金剛經》做標準,《金剛經》上講四相,佛說得很明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個說清楚了。如果我們還有四相,我們所修的這一切善法全是福德,跟諸位說,講經說法都是福德,著相了,來生得福報。講經說法來生得什麼?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生生世世修這些福德,著相修行,四相沒有離,你將來享大福報。像乾隆皇帝,這三種福他都修,有智慧又有福報,又有健康長壽,福從哪裡來的?前世大概是作法師,這麼修的。可是沒有辦法出離三界,還是要搞生死輪迴,辛辛苦苦修的一生就享完了。乾隆做六十年皇帝,做四年太上皇,說實在話,也是一彈指就過去了,我們要警覺到。

  如果能夠離一切相,那個福報就大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作菩薩;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得真正的解脫。我們要明瞭這個道理,要深深體會到這些事實真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怎麼個離法?起心動念為眾生去想,不要去想自己,這個念頭就轉過來了。我們凡夫念頭不能斷,總有念頭起來,這裡做一個轉變,過去起心動念想自己,現在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但是還要記住,以往起心動念想自己是造惡業,現在念頭轉變,念念都想一切眾生是善業,如果是著相還是福德。那就是你已經轉了,你從三惡道轉變成三善道,依舊沒出輪迴。所以斷惡修善要不著相,這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著相是什麼?絕對不掛在心上。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任何人,做任何的利益社會眾生的事,不要放在心上,這就是不著相,就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天天做,做了之後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這是功德,這是諸佛菩薩之所作,我們應當要學習。所以一定是兩種觀道成了,這就是前面講的「奢摩他」跟「毗婆舍那」,就是天台家講的止觀,「止」是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止住了,不再有了;「觀」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觀是慧,止是定,兩種觀道就是定慧等學,決定信解,諸佛菩薩跟凡夫差別的地方就在此地。

  我們學佛、學菩薩,佛菩薩給我們做出最佳的榜樣,理上要學,事上也要學。我們是凡夫,如果事上不學,只在理上學沒有用,那個理是空洞的。為什麼?境界現前你做不了主,你還會起心動念,你還會造作罪業。事上也要學,佛、祖師教導我們,過最低水平的物質生活,在事上學,才能夠真正將我們自私自利、貪瞋痴慢的煩惱伏住。我們今天為什麼伏不住?理都知道,經念得很多,講得頭頭是道,可是財色名食睡遇到還是起貪心,還是把握不住。原因在哪裡?我們總是想,把我們的生活水平天天向上提升,你有這個念頭,你的自私念頭不能斷,你的貪瞋痴慢天天還在增長,沒有伏住。所以無論用什麼功,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人,你只要細心去觀察看得出來,他的容貌你仔細觀察,態度誠懇,容貌清淨,自自然然流露出清淨慈悲的相,不是裝出來的,自然流露。如果我們自己心地清淨,愈能看得出來,到自己心地真正有幾分清淨了,讀佛經,想釋迦牟尼佛的行誼,祖師大德一生的修學,你就能看出來了,就能體會到。我們今天看不出來,體會不到,是自己的心太粗,妄念太多,所以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也不識貨,看不出來。

  佛菩薩、祖師大德生活行持,種種示現,那是寶!為什麼我們稱作僧寶?寶的講法,不是一出家,穿上這個衣服就叫做寶。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出家人,死的時候現相非常不好,遠遠不如一個在家人,他算什麼寶?所以看佛菩薩的示現,祖師大德完全效法佛菩薩,那是寶。絕不是世間人看不到,我們就不必了,馬虎一點,世間人覺察到了,我們再裝模作樣,你的心就不誠,你是虛偽的,你不是真實的。諸佛菩薩示現,不論世間人見到不見到,也不必讓世間人曉不曉得,一味真誠的去示現,為一切眾生示現。眾生這一生不能覺悟,來生;來生不能覺悟,還有後生。佛菩薩絕對沒有起心動念,這才叫寶,如果起心動念就不是寶,那是磚頭瓦礫,不是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