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玄義 (第二十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20
沒有辦法跟性德相應,我們就用三觀「空、假、中」的方法。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範圍非常廣大,什麼叫眾生?凡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我們人這個身體是眾緣和合,佛在經典裡面講,「四大五蘊」和合成這個身相。所有一切動物都是眾緣和合而現的相,一切植物、礦物與虛空世界,諸位想想,哪一樣東西不是眾緣和合?都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
現在科學家發現,有不同的時空存在,三維空間是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空間,也有四維空間。黃念祖老居士說,現代的科學家確實證明有十一維次空間的存在,但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盡的,這個與佛法講的完全相同。
佛法講世間,世間無量無邊;佛法講法界,說十法界是大別略舉,何況「十」代表無盡。法界就是十界,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界,都是從一念自性變現出來的,一念自性確實有,但是沒有跡相、沒有痕跡。所以我們的六根都緣不到,眼見不到,它不是色法;耳也聽不到,它不是聲法;心裡也想不到,佛說這樁事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果然心行處滅,這個境界你就親證。大乘經佛常講「唯證自知」,你證得了,你也沒有辦法跟別人說,所謂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喝水,你問:「水怎麼樣,熱不熱?」熱,到底熱到什麼程度,你怎麼會知道;這水涼,涼到什麼程度,你也不知道;你必須你自己親嘗一口,你才曉得,哪裡能說得出來?所以說,這個境界叫不思議境界,不可思量,不可議論。不可議論就是「言語道斷」,不可思量就是「心行處滅」,這是說能現的一念自性。
一念自性,非空非有,非常非斷,非生非滅,非來非去,《中觀》講的「八不」,形容這個事實真相。能現的理體如是,所現的法相又何嘗不如是,哪有例外?諸位如果能在法相上,就是一切現相上,在一切眾生法上,能見到這一切法相也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你在相上就見性了。你在相上見性,就是破相,你決定不會再被這些現相迷惑,知道這個現相是「即空即假即中」。這一切眾生的體性是空,能所皆空,所有這些法相是假相,《金剛經》講的「夢幻泡影」,佛一再囑咐我們「應作如是觀」,所有一切法相,世出世間法相都是夢幻泡影。
我們面對這事實真相,要懂得用中。「中」是講作用,我們的受用,諸佛菩薩示現在九法界教化一切眾生就是用中。中的意思深廣,中是包容一切,沒有一絲毫的偏差,再跟諸位說得明白、說得具體一點,用中就是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用中用錯了,用了有偏差,差誤在哪裡?如果這裡頭夾雜一點自私,夾雜一點我見就偏差,就錯誤了。很容易發生錯誤,就是自己名利心沒有放下,自己貪圖享受的念頭沒有放下,一差就一切都差錯了。為什麼?真誠心,好像是真誠,其實真誠被破壞了,你有私欲在裡頭,把真誠破壞了,清淨也破壞了,平等也破壞了,連慈悲都破壞了,那就不是中道。真正要做到中道,我們用《金剛經》的話,一定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去行「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菩薩心、菩薩行。表現在外面,看破是智慧,充滿了智慧;放下是禪定,自性本定。你生活的儀態,表現在外面的是自在,得大自在,對一切眾生是隨緣而不攀緣,這就是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的儀表風範,你過的是諸佛菩薩的生活,你就成佛,你就成菩薩,這是要真正去做才行。
佛家的修行,最重要的是「修觀」。修觀兩個字不好懂,現代的話說,修正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我們過去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錯誤了,「宇宙人生」要用「宇宙眾生」,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對於宇宙一切眾生的看法。往年,我們初學時在李老師會下,李老師教導我們,對於這一些眾生要從八個方面去觀察,我們才不至於迷惑。一切眾生,我們今天講人、事、物,把它分為這三大類。我們要觀察它的體,體是一念自性,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就是一念自性。觀察它的相,相是眾緣和合而現的,《般若經》講的「緣起性空」,緣起是講相,性空是講它的體。這個相是眾緣和合而生,無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這幾句話是教我們觀察現相,所有一切現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怎麼能當真?實在講,你當真也當不了,你當真是打妄想,還是虛妄,哪裡來的真?你以為真的有個「當真」?錯了!打妄想而已,你怎麼會曉得事實真相?所以相是假相、是幻相,而且告訴你,這個相根本就不存在。說根本不存在,你就不懂了。我們在《華嚴經》前面講過,《華嚴經》後面還要重複很多遍,說明幻相之不實,所有一切現相剎那生滅。佛跟我們講,因為生滅同時,所以它不存在。我們今天感覺這些幻相會存在,是什麼原因?是它的轉變,是它的相續,使我們在這裡面產生幻覺好像它存在。人生活在這個世間幾十年,有一些東西存在的時間好像更長久,我們看到一棵樹,它有一千多年、兩千年這麼久,那是什麼?那是它轉變、相續的幻相。而實際上,依舊是剎那生滅,沒有一樣是實在的,所以相是假的。
作用,你會用中,你就成就真實功德,功德是真實的,其他都不是真實的。你要用偏差了,你就造業了。換句話說,不會用中,哪一個不造業?業裡面有分淨業、染業,染業裡面有分善業、惡業,還有一個所謂無記業,你必定在造業。善業、惡業最低的標準是五戒十善。與五戒十善相應的,你造的是善業,相違背的,你造的是惡業。你變現,就是轉變、相續這個現相,隨你所造作的變現在你的眼前,相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是真理,是事實真相。我們的身體從心想生,我們的容貌從心想生,我們身體健康狀況從心想生,我們生活周邊所有一切環境也是從心想生。佛才說「境隨心轉」,這是一句真話,這是個事實。我們心裡想什麼,它就變現什麼境界。
諸佛菩薩安住在正念,前面講安住在定慧,「善巧安心止觀」,止觀是定慧,是正念,所現的境界是正常的;正常的生活環境,就叫做一真法界。我們的觀念有錯誤、有偏差,看你錯誤偏差的幅度,淺深大小不一樣,所現的境界千差萬別。佛跟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怎麼來的?是我們的想法看法偏差程度上不同。偏差程度愈小,在十法界裡層次愈高,我們想法看法,與自性、事實真相偏差的幅度愈大,這就變成六道三途,就是這麼一回事情。十法界也是虛幻不實,夢幻泡影。這都是在作用上變現這些境界相,不了解這些事實真相,不了解這些現相來源,迷在裡頭,以為這是真實的。迷在這裡頭麻煩就大了,迷失的時候心做不了主,心隨境轉,可以說六道凡夫,沒有一個不是心隨境轉。楞嚴會上佛講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那是什麼?你真正懂得境隨心轉,你也能夠真正做到了境隨心轉,你就是佛菩薩,你覺悟了。換句話說,心隨境轉的是凡夫,境隨心轉的是佛菩薩、是聖人。但是你要曉得,境隨心轉是事實真相,心隨境轉是迷惑的現象,不是真的。你心隨境轉,你的心愈迷愈深,那個境是愈變愈壞,這叫迷惑顛倒。
在三止三觀裡面,我們了解,它的核心是在用「中」,在空假中三觀裡面,核心是要懂得用中。中是什麼?中是真誠心。什麼是真誠心?沒有一個妄念才是真誠。曾國藩先生解釋「誠」的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誠是什麼?誠是我們的真心,誠是我們的本性。很可惜我們不會用,你會用當下就成佛,成佛哪裡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眾生跟佛是一念之間,你會用真誠你就是佛,當下就成佛了。佛的心是什麼?佛的心是一念不生。我們如果能做到一念不生,豈不當下成佛嗎?我們的念頭太多了,很想一念不生,偏偏妄念那麼多,這是什麼原因?無始以來的妄想習氣,你想壓都壓不住,想斷都斷不了,我們才發現這是自己真正的災難。我們修行不能證果,在人間不能過好日子,根源就在此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