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學佛答問 第97集

問:底下一個問題,《安士全書》還提到聲聞有出胎之悶,菩薩有隔陰之迷,請問何義?

  答:這個問得好,聲聞這是講阿羅漢,菩薩這是講權教菩薩,程度跟聲聞差不多,像《華嚴經》裡面講十信位的菩薩,那這是什麼?七信位以下的,七信位以上就沒有了,定慧功夫深就不會了。定慧功夫淺的,他有慈悲心,轉世到人間來,他來投胎的時候很清楚,可是出胎之後他就迷惑了,這叫出胎之悶,這叫隔陰之迷。

但是他雖然是迷,雖然有障礙,畢竟他善根非常深厚,遇到有緣的人一點,他就明白了。所以《金剛經》上說大菩薩常護念諸菩薩,就是大菩薩要護念小菩薩。這屬於小菩薩,他有隔陰之迷,大菩薩要照顧他,當緣成熟的時候,大菩薩來教他,一教他就通了、就明白了,好教。他是來住持正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問:底下一個問題,請問勸他人不要出家是否要背因果?

  答:這個事情是非常不容易,如果這個人不適合出家,你勸他不要出家正確,對他有好處;如果這個人出家了,他真正能夠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那你要把他障礙,這個罪過可就大了,所以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在這個時代我們所看到的,印光大師一生不勸人出家;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先生一生不勸人出家,不勸人受戒,他勸人三皈,不勸人受戒。我跟他十年,曾經問過他為什麼,他說你勸他受戒,他受戒不能持戒,那就犯罪,這個犯罪你要負責任。我們聽了就明白,三皈依沒有問題,持戒可不容易。這個時代出家,幾個人能遵守沙彌戒?沙彌是出家戒最低的,如果沙彌戒做不到了,這個出家是假的不是真的,那這就有過失。所以印光大師不勸人出家,道理在此地。真正有善根、有悲願,發心護持正法,弘法利生,他就鼓勵你出家了。那是很少的人,那不是多數。所以這個要智慧的觀察,不能感情用事,要細心觀察他,他是真幹還是在敷衍。所以應當怎麼樣?應當勸他學習,最好從經教下手。現在弘法學講經不容易,非常困難,障礙重重,有時候你意想不到。那要怎樣才行?沒有出家之前先把經教學好、把戒律學好,然後再出家,障礙就少了。

  出家之後,現在大多數的寺廟不講經了,你要在這個寺廟講經,沒有人歡迎你,他不接受,我自己一生就遇到這樣的事情。在現在這個時代,要真正利益眾生,實在講,寺院裡面起的作用不大,現在我們要利用科學工具,尤其現在的網路電視。這個開發出來好,比衛星電視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有一個攝影棚你就可以對全世界弘法,對許多有緣的大眾來學習。所以不一定要寺廟,自己有這麼一個房間,架上機器,把我們這個網址一介紹,哪個地方他只要有電腦就可以能夠在一起學習。這個好,這個方法好,成本又低,不要蓋大寺廟,蓋大寺廟花多少錢,現在做這一個攝影棚,做這麼一套設備花錢不多。我們知道台灣這種設施很多,大概全部台灣錢大概也不過就是一、二千萬。就算兩千萬,兩千萬換人民幣才五百萬,現在是一比四,他就可以對全世界有緣人在一起學習佛法。這個應該值得考慮,應該要用它。所以道場寺院庵堂在現在這個時代不重視了,不重要了。古老的寺院有歷史價值的,我也很贊成把它修復,修復做什麼?做為一個紀念,不適合修行,它遊客太多,你身心都不能安定。真正修行要找一個沒有人跡願意去的地方,偏僻閉塞,那裡好修行,交通太方便都不是好事。

  問:末後一個問題,弟子在初學佛時,看到別人和道場不如法就說他是魔子魔孫或是魔道場,不是淨土道場,請問這樣是否犯毀謗三寶罪?

  答:是的,確實毀犯。修行要記住修自己,不是修別人。我們在講席當中也有不少次的報告,善財童子為什麼一生圓滿成佛?那個祕訣沒有別的,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的心純淨純善,縱然接觸三途也沒有過失。真正修行人要向善財童子看齊,善人是菩薩,見到之後回過頭來想想,他那些善行我有沒有,我要沒有,好好的跟他學習;看到惡人也沒有毀謗,當然不能生歡喜心,生什麼心?悲憫心,憐憫的心,不說他的過失,看到之後自己反省我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所以他看到善跟惡的時候都提升自己,看到善的沒有貪愛、沒有貪戀,貪心斷掉了;看到惡的不生瞋恚,瞋恚斷掉了。你看人家接觸境界是斷貪瞋痴,我們接觸境界不行,看到善的歡喜、高興、讚歎,心不清淨;看到惡的就憤怒,要教訓他、要罵他,你看看,瞋恚心生起來了。所以我們接觸境界怎麼?長貪瞋痴;善財童子接觸外面善惡境界,他息貪瞋痴,所以人家一生成就。

  我們要記住佛陀的教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變善、他變惡,那是習性,那是以後染著的,不是他的本性。染著不是真的,是暫時的,他會恢復,所以我們不必著急,他會回頭。諸佛菩薩等待機緣,他只要有回頭的念頭,有回頭的意思,佛菩薩就幫助他。所以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道理在此地。所以學佛的人都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中國古聖先賢傳給我們的教誨,夫子記載流傳下來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愈學愈快樂,愈學愈歡喜。還有貪瞋痴慢疑這個現象出現,我們學錯了,不是外面錯,是我們自己錯了。蕅益大師說得非常好,「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這個意思說,物質環境裡頭沒有什麼順境逆境,人事環境裡面也沒有什麼善緣惡緣,平等的。你感覺到有逆有順、有善有惡,是你自己煩惱起現行;你能夠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這問題解決了,那叫真修行人,會修。

  普賢菩薩教給我們那是真徹底究竟,你看教我們「禮敬諸佛」,諸佛是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對一切眾生,作惡的眾生,造極惡業的眾生,我們對他恭敬跟恭敬佛沒有兩樣,這要懂。「稱讚如來」,稱讚就不一樣,他行善稱讚,他作惡不稱讚,對他有恭敬沒有稱讚,不說他的。所以我們常常跟同學在一起互相勉勵,我們學佛接受別人批評,不批評別人,我們自己境界會天天提升。要練,歷事鍊心,練什麼?在極不如意的境界裡頭練不動心;在一切順境裡面去練,練什麼?不貪戀。你沒有這個境界現前,你到哪裡去練功夫?這叫真修行,把我們一些錯誤的觀念、錯誤的煩惱習氣,要在這個境緣當中,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把它磨乾淨,這就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