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眾生,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這個形相叫做身。世間哪一樣不是眾緣和合而生?動物是,植物也是,礦物也是,乃至自然現象,風起雲飄,太陽熱,月光清涼,都是眾緣和合而生。
為什麼不一樣?因不一樣,緣不一樣,果當然也不一樣。眾生裡,單單說人,把人範圍再縮小,是自己。只要冷靜思惟觀察,像楞嚴會上波斯匿王一樣,想像十歲,那時候身形是什麼樣子?
二十歲跟十歲比較一下,不一樣,三十歲跟二十歲比,也不一樣,十年十年比,差異非常明顯。再說細一點,一年一年比,年年不一樣。再細一點,月月不一樣,天天不一樣。
什麼道理?隨心分別起,你的念頭不一樣。幼年,童年,妄念少,還能保持幾分天真爛漫。
年歲逐漸長大,五欲六塵漸漸汙染,天真失掉了,情欲增長,真善少了,邪惡多了。這個說法不難懂,我們都是過來人。
什麼人能夠在一生當中,保住童心那一分天真,幾十年不變,就是有道之人,不是普通人。佛門修行法門很多,有一門叫嬰兒行,就是永遠保持天真。
換句話說,決定不受境界染汙,這要定功,這要智慧。智慧能看破,定功能不染,不染就是放下,放下一切汙染,能不受它的害,這是真功夫。
佛菩薩成就,如是而已。佛菩薩在九法界示現種種不同身相,教化種種不同眾生,自己作得了主,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而不染,本事在這裡。
凡夫差就差在這個地方,凡夫跟眾生和光同塵立刻就被汙染。汙染的相是什麼?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統統現前,這是染著的相。
不能像諸佛菩薩一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如如不動,樣樣清楚,樣樣明了,慧,他不是分別,是智慧。雖然明了,樣樣都不沾染,心裡沒有絲毫罣礙。
也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菩薩根塵相接觸時,從來沒有起過心動過念。
起心動念尚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個稱為真人,聖人,稱他作佛,稱他作菩薩。我們今天學佛,學什麼?就學這個本事。在哪裡學?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在跟一切大眾相處當中學。

本文節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897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