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雜寶藏經》中有個故事,波斯匿王有一個女兒,名叫善光,這位善光公主不但莊嚴美麗,而且聰慧過人,因此,極得父母的疼愛,以及宮中上下眾人的愛敬,波斯匿王非常以這個女兒為榮,有一次,他忍不住驕傲地對女兒說道:「妳有今天的一切,都是因為我的緣故。」不料,善光公主冷靜回他:「這是女兒自己的業力,不是因為父王。」波斯匿王聞言愕然,再三強調:「是我的關係!」但善光公主也仍堅持她的知見:「不是,是女兒的業力。」波斯匿王一氣之下,把善光公主下嫁給全國最窮困的乞丐,想讓這個不知感恩、執迷不悟的女兒吃點苦頭。

一個月後,波斯匿王心生不捨,派人打探公主的近況,訝然得知公主現在享受的榮華富貴,竟不下於皇宮的生活!原來,公主所嫁的乞丐曾是城中首富,父母相繼死後,他才淪落到離鄉背井、行乞為生的境地。豈知,當乞丐帶著公主返回破舊的故居時,公主竟意外發現地下埋藏的鉅額寶藏,因此,大出波斯匿王的意料,女兒連一日的苦都沒吃到。

波斯匿王忍不住前去問佛陀,為什麼女兒善光有如此大的福報,佛陀才告訴他,善光公主在毘婆尸佛入涅槃時,以鑲有珍貴如意寶珠的天冠,莊嚴毘婆尸佛的佛像,後來,又在迦葉佛世時,以上好飲食供養迦葉佛及四大羅漢,因而感得生生世世尊榮豪貴的業力,這時,波斯匿王終於相信佛陀所說的,人所受的種種果報,皆因自己往昔為善為惡而來,這就是業力。

波斯匿王一開始對善光公主的憤怒,相信會令許多父母深有同感,尤其,在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多數父母都是竭盡心力、有求必應地照拂著子女,雖不見得對子女有「養兒防老」的期待,卻或多或少如波斯匿王一樣,覺得子女的一切都是自己所給予。這樣的想法就現實層面上沒有問題,然而深究因果,子女能遇到自己這麼好的父母,不正是她(他)自己的業力使然,以及雙方的善緣使然嗎?若能這麼想,對子女便不會有過度或錯誤的期待。

如聖嚴師父所說:「佛教徒對子女的愛護和教養,目的不是為了防老,乃是為了負責,畢竟每個人的福報與業報,各有因果,各有因緣。父母教導兒女建立孝敬父母的倫常觀念,卻不必指望兒女一定要奉養父母,否則當指望變成失望之時,便會衍生出無窮的煩惱。」

同時,從子女的角度來看,若是自己有種種的好因緣、好條件,確實,是自己往昔造福、造善所致,然而,沒有人能看見自己福報的「額度」還有多少,與父母的好因緣,只有自己更珍惜、更感恩,也以身口意,為彼此結更多的善緣,如此雙方的善緣,才能更長長久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