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佛答問 第27集

問:第三個,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修學佛法一定是很好,請問為何印度如此貧窮?

  答:你要到印度去看看,而且也去研究印度的歷史跟文化,你就明瞭。在十一世紀印度人遭了一個災難,回教征服了印度。那佛教,學佛的人心地都慈悲不願意去抵抗,於是逃難、逃避,逃到哪裡?逃到西藏去。釋迦族這一族都逃到西藏,逃到後藏,以後就沒有再回去,在西藏就定居下來。所以現在釋迦牟尼佛的遺族也在中國西藏。

  回教征服印度之後,就限制了佛教的傳播,當然有一些人屈從於政治的勢力,改信伊斯蘭教的很多,這無可厚非。人,每個人生生世世業緣不相同,無論修學哪一種宗教,只要認真學習,我們剛才講了,都是佛傳的。佛在某個時代,某個地區,某種不同的文化,他有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教。可是無論他怎麼教法,他的方向、他的目標是一致的。這個方向、目標在佛教裡面講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是我們佛教知道,什麼是佛?佛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在基督教,實在講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是一家人,他們的經典就是《新舊約全書》。猶太教是依《舊約》,不承認《新約》;基督教承認《新約》,排斥《舊約》;天主教是《新舊約》統統學。所以我說他們是一家人,三派。猶太教是天父,皇上那一派的;天主教是皇后那一派,聖母瑪利亞,皇后那一派;基督教是太子那一派,一家分了三派,還是一家人。凡是宗教,咱們不是堂兄弟就是表兄弟,是不是?全是一家人。我在世界上跟許多宗教往來,所以能談得很愉快,我說我們統統是一家人。

  這印度的貧窮,貧窮的原因,沒有遵守教義的教誨。中國貧窮人也很多,沒有認真去學。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很多學佛的同修都知道,你們去求,有沒有應?沒有應。

我的老師,我初學佛,章嘉大師教給我,為什麼?我很貧窮,吃飯都成問題。老師就把這個方法傳給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什麼?它有理論,你要明瞭,它有方法,如理如法去求沒有不感應。如果你不懂得道理,不懂得方法,盲目去求,求不到,那不會有感應。

  你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算得真準,那不是假的,真正遇到高明人。每一年收入多少,跟他批的八字完全相同,年年都一樣。他是個讀書人,參加考試,考中第幾名都給你注定,這樣差不多十幾二十年,所以他什麼都不想,真的就萬緣放下,為什麼?想也沒有用,注定的,何必去打妄想?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覺得很奇怪,這很難得,一般人妄念太多,他怎麼三天三夜不起、不動一個妄念?所以就問他,他說你的功夫很不錯。結果了凡先生就招認出來,我哪有功夫?我只是命被人算定,想也是枉然,所以乾脆就不想。雲谷禪師聽了就哈哈大笑,他說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結果兩個談清楚之後才曉得這樁事情。雲谷禪師叫他反省,反省之後才知道自己一身都是毛病,習氣很重,然後教他改造命運。

  命運是你前生的注定,你前生造惡、造善,注定的,前生沒有修財布施,這一生貧窮;沒有修法布施,這一生沒有智慧,愚痴;沒有修無畏布施,這是短命。

所以佛法教你,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三種布施,捨,愈捨愈多。你命裡頭有的捨不盡,捨了,它就來了;命裡沒有的保不住,千方百計得來,但是還是會失掉,為什麼?命裡頭沒有。命裡頭有的、注定的,它怎麼會丟掉?

  我們命裡頭沒有財,老師教我,一塊、二塊的布施總可以。這個行,一塊、二塊行,有,多了沒有。在那時候十塊錢拿不出來,一塊、二塊可以,所以就教我隨喜功德。

道場裡面很多人印經,我們出個一塊、二塊,隨喜,這就是布施。放生,放生還是屬於無畏布施,出個一塊、二塊。以後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多,就布施得多。現在居然一年平均起來至少可以布施一千萬美金,錢哪裡來的?不知道,不曉得。所以說老師教我的話正確,愈施愈多。身上沒有一分錢,什麼都不缺乏,沒有缺乏的。法布施,聰明智慧增長。這個增長,我相信你們同學常常聽經會知道,你看我今年講的跟去年不一樣,好像比去年更有智慧,去年跟前年不一樣。所以你聽我的錄音帶,這十幾年的錄音帶,你仔細聽,不相同,年年有進步。健康長壽,你們是看到的,我今年八十歲,還可以蹦蹦跳跳。這是什麼?得力於老師的教誨。所以我對於老師,我天天早晚都拜老師,念念不忘。如果不是老師教的,早就去輪迴去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早就去輪迴去了。

  所以貧窮,不修財布施。財布施是隨分隨力,你只要是心量放大,一昧去做,不要想回報,自自然然環境就改變。不能改變的,他沒有這個念頭,不能夠捨己為人,才不可以保持。愈保愈是造罪業,為什麼?你看世界上許許多多貧窮的人需要財富,他沒得吃、沒得穿,你的財富累積在那裡,放在銀行,放在保險,這罪過。愈施愈多。他不懂得布施,這很可惜,他那個財富過去生中布施得多,累積的。

 

  問:第四,老法師強調念佛以《弟子規》為基礎才真正有把握往生。但淨土宗強調「三根普被」,不論善惡。如此說來,行者念佛求生應可如願。然往生者甚少,萬中只得一、二者何解?

  答:這個就答在問中,沒有《弟子規》的加持,所以不能往生。這個道理在哪裡?你們看看淨宗的經典,《彌陀經》大家常讀,《無量壽經》也常讀,你一展開「善男子,善女人」,你看到沒有?那麼《弟子規》是什麼?

《弟子規》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他念佛才能往生。

你佛念得再好,不善,你不是善人,不是善男子、善女人,阿彌陀佛想接引你,西方極樂世界大眾不答應。他們都善,來了一個不善,你攪和我們,那怎麼可以?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不但三根普被是沒錯,一點都不錯。這下下根也要是個善人,惡人也能往生,惡人懺悔,回頭向善,行,他就是善人。不能說是惡人那個惡念、惡的行為都可以帶去,他根本沒有善心,那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亂去,去造反去,這是絕對不會去的。所以惡人,阿彌陀佛來接引,惡人已經改過自新,那他就是善人,被接引的肯定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我們自己想想,自己善不善?要不善,好好學弟子規,學十善業道,這很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