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一、古時的抄經感應
從六朝以後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誠佛教信仰者,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官吏、宮人、士大夫、平民等在家居士,為了弘揚傳播佛法而寫經;或者為了祈福、報恩、布施、超薦亡人而寫經。
例如明代的明勳法師,未出家前為中書舍人,一日忽患人面瘡,痛不可忍。後來由於書寫《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及《三昧水懺》,遂使疾患不藥而愈。
又如宋代溫州參軍,書寫《金剛經》一卷,恭入佛殿供奉,於乘舟涉海還鄉途中,雖遇風難,而能平安抵達到岸。
日本弘仁九年(八一八)春,日本國中疫病流行,死者不計其數。嵯峨天皇深感痛心。後因弘法(空海:七七四-八三五)大師上奏,以一字三禮竭誠之心抄寫《般若心經》,在《般若心經》淨書完成之際,立刻有了靈驗,疫病即時被控制,全國歡喜之聲遍及大街小巷。之後為了解救國家的災變、民生的疾苦,後光、後花園、後奈良、正親町、光格等五位日本天皇,亦舉行寫經。這些抄寫的經文與《般若心經》一同被奉祀於大覺寺的心經殿中。從此日本全國人民傾心於《般若心經》的抄寫奉祀。
抄經的要求:戒定慧敬靜淨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抄經就是禮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抄經就是皈依三寶。
一分誠敬,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十分利益。由敬生靜,以致心淨,心淨則國土淨。
攝心為戒。抄經時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其中,集中精神。斷除各種雜念,使心念專注於經文上,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
一心不亂就是定,也可稱止,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一心不亂的同時,保持當下的覺照,就是觀,一筆一畫都要清晰明了,逐漸深解義趣,則智慧之光將與日俱增。
隨著戒定慧不斷地增強,我們的貪、嗔、痴叁毒煩惱,將會漸漸地調伏放下。我們的內在品質將會不知不覺地得到提高,這正是我們抄經的根本要求。
二、日本流行新“時尚”——抄寫佛經,可防老年癡呆
《環球時報.生命周刊》報導:
日本是一個老齡化社會,在如何防止老人癡呆上,進行了很多研究。據日本《每日新聞》近日報導,抄寫佛經經文,能起到很好的防止癡呆的作用。
抄寫佛經經文在日本被簡稱為寫經。寫經防癡呆,是日本山口縣一個老人院的護士們發現的。一些信奉佛教的老年人經常在老人院裡抄寫佛經經文,並將其作為一種興趣。護士們發現,這些老人普遍顯得精神好、記憶力好。此後,日本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帶領研究生,對1000名老人進行了測驗,記錄了他們在做各種行為時的大腦血流量。研究人員以老人在做簡單的事情時為基準,大腦活躍時為正3,而大腦休息時則為負3,共分為11個等級。結果發現,老人們在寫佛經時,前頭葉和頭頂葉的活躍程度都達到了最高數據的正3。而過去普遍認為的,猜字謎等有利於防癡呆的方法,在測試中並沒有取得較為理想的分數。
川島教授介紹,老人抄寫經文不僅能運動大腦,還是一種心靈撫慰,對於老人保持優良的生活態度有益。信佛教的老人在寫佛經前,都注意洗手、清潔桌面等,都是良好的衛生習慣。而寫佛經時,他們都比較集中精神,這是老人平時很少能出現的全神貫注使用大腦的情形。在心理上,老人感到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能保佑子孫平安,他們的內心感到充實快樂。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從各方面來說,抄寫佛經經文,有益於老人的身心健康。據悉,很多日本百貨公司已在廣大老人的要求下,開發了“寫經文防癡呆”的配套產品銷售,包括適合老年人用的大字體的佛經經文、毛筆、宣紙等。
三、藉著抄經,不知不覺把身體抄好了,
——台灣這樣的例子,時有耳聞!
抄《心經》可以治病嗎?桃園縣老莊學會會長王漢金的體驗是:他開始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後,不但身體越來越好,許多老毛病也不藥而癒了,真是神奇。
很多人把抄經當作是一件神聖的、可以積功德的大事,還有人把它當作是一種向佛許諾的發願。
王漢金不是佛教徒,只因字寫得好,朋友要求他代筆寫心經,他未便推辭,才和佛經結了緣。寫著寫著,不知不覺還把身體寫好了,使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早年隨軍流亡來台,因年齡太小不能當兵,靠著替阿兵哥挑水才有饅頭吃的王漢金,目前已是書法知名人物,他歷年所獲得的各種獎狀獎盃獎牌多得堆滿一房間。
他對名利淡薄,唯一引以為憾的身體一直不好,心臟還開過刀。他自己推測,可能是早年曾在一家工廠裡長年用溶劑寫字,吸入化學藥劑太多,才把身子搞壞了。
但這一陣子,朋友只要看到他,幾乎都會吃一驚:怎麽他變得面色紅潤,身體硬朗結實,比以往年輕好多歲了?
王漢金雖不是佛門子弟,寫經的態度倒十分莊敬虔誠,寫前一定淨身淨手,寫時謝絕任何訪客打擾,一筆一畫,一字一句,恭恭敬敬,仔仔細細的書寫。如果有一筆、一畫錯了,便重新來過。
台灣的現代社會中,信佛學佛的人日多,許願抄經的也多了,像王漢金這樣藉著抄經,不知不覺把身體抄好了的例子,也常有聽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