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 妄盡還源觀 第 97 集

《大寶積經》裡講三種無礙,《法界次第》裡面講四種無礙,那是常說的,我們講經時常常提到。三種無礙裡面,第一種講「總持無礙」,這是說菩薩,「謂菩薩獲大總持,於種種善法持令不失,種種惡法持令不生,故一切言語諸法分別悉知,皆不忘失,無所罣礙,是為總持無礙」。這段講得非常好。我們要問,菩薩獲得大總持,這個大總持是什麼?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佛無有定法可說,所以這個地方的大總持也不是定法。從下文裡面我們能體會,這個總持法可以說為是因果,因果是佛法裡面的大總持。為什麼?你看《華嚴經》,《華嚴經》講什麼?講五周因果,《法華經》講一乘因果。

 

《無量壽經》也是大總持,它的總持是一句六字洪名,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能夠抓住「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你一生就念這六個字,萬緣放下。有許多同學都聽過諦閑法師那個徒弟鍋漏匠,他怎麼修的?他出了家,諦閑老和尚就教他這一句名號。因為他很笨,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學什麼也不行,可是人挺老實,很聽話。老法師講,我就教你這一句,你就好好的念,一天到晚就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告訴他,將來準有好處。他老實,什麼好處他也不問,他就念,真的是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念,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可不容易。諦閑法師把他放在鄉下一個小廟,破廟,沒有人住,讓他一個人在那個地方念佛。附近找了一個念佛的老太太,是諦閑法師的皈依徒弟,照顧他的生活。六個字,大總持法門。

 

 

  古大德也給我們透了個信息,隋唐時代的大德,透什麼信息?就是這些高僧大德常常在一起聊天,談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講的一切經裡哪部經第一?大家幾乎公認,都推崇《華嚴經》,稱《華嚴》為根本法輪,稱《華嚴經》為一切經教的根本,一切經教是《華嚴經》的枝葉。好像一棵大樹一樣,《華嚴》是什麼?《華嚴》是樹根,是樹本,本就是主幹,其他一切經都是枝枝葉葉,這比喻得好,那《華嚴》就是大總持。《華嚴經》到最後,你們想想看,文殊、普賢引導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往生淨土,這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嚴經》的大圓滿在極樂世界,這樣才知道,《華嚴》到最後歸宿是歸到《無量壽》。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彌陀經》是小本《華嚴》,說得有道理,他說這三部經是一部。細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細講;略說,《無量壽經》;《彌陀經》是介紹,勸導我們往生淨土,所以古大德把它列為早晚課,經不長,一而三、三而一。我們要再追問,找第一,首先找到《華嚴》,從《華嚴》找到《無量壽》。《無量壽經》四十八品,就是四十八章,哪一章第一?這用不著我們去操心,古大德統統都講過,四十八願第一,第六品。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這四十八願,哪一願是第一?古大德也講,第十八願。十八願講什麼?臨命終時,十念必生。所以在日本,他們有一派叫「本願念佛」,他們專講第十八願,其他都不要。十念必生,能不能生?古時候可能有,現在人不行,為什麼?經上講得很清楚,十念只是一半,另外還有一半他不具足,所以他有問題。我們看第二十四,經文裡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四十八願,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所以至少要依兩願十八、十九,才跟經文講的相應,否則的話,你只有一半。發菩提心,不念佛也不行;念佛,不發菩提心也不行,這是我們在經文裡看到的。十八願,諸位要曉得,就是一句名號,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大總持。

  在此地,在《大寶積經》裡的「總持無礙」,我們可以把它總結為因果,就是《觀經》上講的「深信因果」。念佛也深信,為什麼?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是大總持門。你專念阿彌陀佛,在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一生圓滿。所以他抓住這個總綱領、總原則。下面講於種種善法持令不失,修善,專修淨業;種種惡法持令不生。我們念佛人,大總持就是六字洪名,我們這句佛號不斷,就是種種善法持令不失。

為什麼這句名號是種種善法?你們想想看,這句佛號擴展就是四十八願,一句佛號四十八願都在裡頭,四十八願再擴展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一擴展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再一擴展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看看,歸納起來是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展開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

你念這句佛號,是不是於種種善法持令不失?全都在裡面,一條善的都不漏。念這句佛號當中,心裡什麼念頭不生,一切惡就斷盡,這樣你才知道念佛功德之殊勝,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你念久了,你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入定,念久了,心裡一個妄念也沒有,就這一句佛號。念佛三昧得到之後,人會開悟。悟了之後,你看他這講開悟,故一切言語諸法分別悉知,沒有一樣不曉得,皆不忘失,無所罣礙,一點障礙都沒有。八萬四千法門,一門通了,一切都通。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經教,只要你一經通,也全都通。不但通達,而且皆不忘失。這是佛法修學的祕訣。

  我們現在要想學經教,世尊講的這一大藏經教,你這一生能學得完嗎?不可能。世間法,過去李老師也常提醒我們,世間法,不說別的,就說那一部《四庫全書》,你這一生當中能讀得了嗎?過去有一年,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跟我講到《四庫全書》,他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人從一生下來就會念,就能夠讀書,一天念八個小時,到一百歲,這部《四庫全書》還沒有念完。你就曉得世出世間法的修學不容易。可是佛法裡頭有祕訣,那就是一經通一切經通。為什麼?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通了。因為它全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只要見性就通。佛法沒有到我們中國來的時候,我們中國人有沒有這個相似的祕訣?有,在哪裡看見?在《四書》裡看見,你看「大學」裡頭講「明明德」,明德是什麼?明德就是自性。我們現在是迷了自性,迷了自性不明。明明德,你把明德恢復,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你就能一切通達。明德、自性是每個眾生都有,而且是平等,這個東西就是這部論裡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真正的自己,找到之後什麼都通。世尊在《華嚴》裡面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講得圓滿。如來是講自性,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一樣都不欠缺,樣樣圓滿。顯現出來的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自性顯現出來的。我們讀淨土經論,讀《華嚴經》,你就明白了。一部《華嚴》講的是什麼?全講的是自己,沒有一句是自己之外的,與自己不相干的,一句都找不到。真正到明心見性,才算是把自己找到。禪宗有一句話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自性,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見性,就是此地講的妄盡還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惟淨 的頭像
    惟淨

    宇宙人生 事實真相 (倫理道德 因果教育)部落格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