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 妄盡還源觀 第 90 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九面,我們還是從第三行念起:
【六。起六觀者。依前五門即觀之止。而起即止之觀。何以故。理事無礙法如是故。定慧雙融離分齊故。一多相即絕前後故。大用自在無障礙故。】
前面一次我們學到『理事無礙』,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把「華嚴宗三觀」略略做個介紹。前面我們學過第一「真空觀」,現在我們接著學第二,「理事無礙觀,今顯實空,泯情所見之事相,以顯真如之空性」。到這裡是一段,前面第一句是結前,總結前一段的話,為我們說出能現萬法的自性,自性清淨圓明體與所現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這些事相其實都不可得,實實在在給你說空無所有。能現之體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是我們自己的本體,也是宇宙萬法的本體,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論。禪宗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自性。宗門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那個真心就是本體,能現、能生、能變,這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的靈性,個人來講是靈性,靈性從哪裡來的?靈性是自性變現出來,共有的性體。像大海一樣,大海起個水泡泡,我們稱水泡泡就是靈性,靈性從哪裡起來的?大海水起來的。我、你、他,從自性講,共同一個自性。佛在大乘教裡面常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真的不是假的,法身是什麼?法身是自性。自性所現一切法就叫法身,真的是共同一法身,一個心、一個智慧,沒有絲毫差別,這是事實真相,這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境界。這個空,前面說過,空不是空無,它有,有為什麼說空?雖有,我們接觸不到,眼耳鼻舌身都接觸不到,心也接觸不到,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它真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前面用電影的銀幕做比喻,用電視的屏幕來做比喻,大家就曉得。
你既然知道一切法是空無所有,這個認知非常重要,為什麼?真正認知之後,你將來在菩提道上就一帆風順,修行證果不難!為什麼修行這麼難?就是對於事實真相不認識,把這些幻有都執著認為是真的,在這裡面起貪瞋痴慢,生起自私自利,生起妄想分別執著,想控制、想佔有,就造罪業了。造業,外面境界隨著你業在變,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怎麼想它就怎麼變。你想善,它就變得很善;想清淨,它就變清淨世界,像西方淨土一樣;你想染,它就染污;你想惡,那個境界、環境就不堪設想。所以外面這個境界,無論是人事環境,無論是物質環境,都要知道從心想生,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不能不負責任。佛教我們修行的標準,從初發心起步講起,那就是十善業道,教我們心要善、念頭要善、行為要善,這個好!如果這三樣都善,雖然沒有脫離六道輪迴,人天善果。我們今天也得人身,也在人道,為什麼日子過得這麼苦?雖在人道,我們現前的想不善、念頭不善、行為不善,所以外面所有的環境,人事環境也好,物質環境也好,都變成不善。
我們先來講人事環境,這些天我們每天在看美國心理醫生魏斯博士的四本書,他就舉了一個例子,他在學校裡面,大學二年級講「酒精與病毒」,開這個課程,學習的學生很多,選他這個課。他很好,希望學生專心聽課,把東西學到,不要老是操心在分數上,他說我們這個課不考。可是到學期終了的時候,他們的教務處通知他,做一個學期的測驗,他不得已告訴學生,教務處有這個意思,要我們做一次期終考。他說我們最後一堂課,我們把期終考的題目一共有一百二十個題,我們來討論,而且來研究正確的答案。這很好,各個都拿高分數,各個都滿分,東西也學到。可是考完之後他看考卷,他嚇了一跳,考滿分的只有幾個人,還有不及格,中等的是比較佔多數。我們中國考卷是用甲乙丙丁,他們是用ABCD,A的很少,B、C多,還有D、F少數。所以他非常驚訝,明明講得那麼清楚,為什麼成績變這樣?他納悶。其中有個學生是他朋友的兒子,也是在這個班上上課,他拿到A,他就問他:我把題目講得這麼清楚,為什麼分數會這樣子?他說:他們不相信。學生不相信,認為老師是騙人,你給我們課堂講的不是你要出的題目,你出題可能出另外的,所以變成這個樣子。這就說明什麼?現在學生都被教壞了,對老師沒有信心。對老師沒有信心,他對別人有信心嗎?相信他對父母也沒有信心,他對同學也不會有信心,他對任何人都沒信心,這麻煩大了。舉這一個例子,這就是我們今天人事環境。
我們中國古人教人,教下一代教了幾千年教什麼?教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倫理道德的社會,在中國推行了幾千年,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靠什麼?靠信。人無信就不能夠立足於社會,所以古人講「人無信則不立」。現在這個社會教人,就是教人懷疑,什麼都要打問號,不能相信人。中國社會在過去從來沒有懷疑人是個壞人,不可能,我們從小接觸的任何人都是好人,「人之初,性本善」,哪裡會有壞人?壞人從哪裡來的?壞人是學壞了,他家裡人沒好好教他。在古時候責備人最嚴重的語言叫失教,你家裡面疏忽沒有把你教好。這兩個字太嚴重,為什麼?責備到你的父母、你的長輩、你的老師沒有把你教好。但是現在中國人把老祖宗的東西丟掉,完全向西方人學習,西方人懷疑,於是我們也不相信老祖宗,也不相信這個社會上會有好人。好人難做!好人要受很多委屈,善言好語勸人不相信,人說你假的,你是什麼企圖?你是什麼目的?我要對你格外小心,要格外防範,人家的反應是這樣,這個反應正不正常?正常。為什麼?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這種反應是正常的。真正學了聖賢教育的,要體諒他、憐憫他,他可憐,這一世好不容易得人身,來世就失掉,再得人身不知道到哪一世?所以明白人不會責備他,不會怪他,反而會憐憫他,我們念佛誦經還給他迴向,這是個明白人。如果我好意對待你,你還用惡意對待我,我就生煩惱,你還沒有覺悟;如果你覺悟的話,你會像佛菩薩一樣,不會生煩惱。了解其中的因果道理,你是個明白人。
底下講「泯情所見之事相」,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是情所見,情是什麼?分別執著這叫情見。佛經裡面講這個情字,是情識,阿賴耶就是情識,迷了。覺悟了呢?覺悟了就不是情,情變了,變成什麼?變成智慧。諸位要知道,情從哪裡來的?智迷了之後就變成情,情覺悟之後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法相宗修行,講究的什麼?轉識成智,識就是情,把情識轉變為智慧,這就成功。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學佛,你看法相宗的名詞,轉變。情能不能斷?不能斷,情要斷了,智慧不也斷了嗎?所以平常我們講斷煩惱,那是一個強調的話,不是真的把煩惱斷了,煩惱一斷智慧就沒有!煩惱是什麼?煩惱是情。真正是什麼?轉煩惱成菩提,就是轉識成智,要轉變!轉變一定要覺悟,不覺悟轉不了。可是覺悟的時候你一定得放下,為什麼覺悟不了?執著沒放下,所以他不開悟。執著裡最嚴重的,三樣,執著裡最嚴重的,第一個是對立,這最嚴重,第二個控制,我想控制,第三個是佔有。給諸位說,佔有,造業了。控制造不造業?對立造不造業?都造業。所以地藏菩薩在《本願經》裡面給我們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就是這個道理,菩薩講得一點都不過分。修行,什麼叫功夫?你把這三樣東西放下叫真功夫。
可是放下要從最粗、最明顯的下手,我不佔有,我了解了,為什麼不佔有,一切法都不可得。《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佔有什麼?佔有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你不能佔有,我這身體能不能佔有?如果能佔有的話,我活個二百年、三百年多好。這身體據為我有,你做不到,一口氣不來就完了。所以你要知道,一切法是緣生,緣生緣散,佔有不到。不是佛,佛怎麼說是不讓我佔有?佛了解事實真相,佛怎麼會障礙你?佛只有成就你,不會障礙你。你有佔有念頭錯了,根本得不到,剎那生滅。《金剛經》給我們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心是能生,能生不可得,所生的你怎麼能得到?像這些經文,你要細心去觀察,句子簡單扼要,都是最重要的話,抓到一句,依教奉行,一生受用不盡。佔有的念頭沒有了,然後再控制的念頭不要有。我要有控制念頭,被控制的人不自在,我自不自在?我也不自在。這不是雙贏,是雙輸,統統輸了;我沒有控制的念頭,對方自在,我也自在,這叫雙贏。到最微細的是不對立,不對立那你就法喜充滿,你一天到晚確確實實笑呵呵的,滿面笑容,快樂無比,為什麼?你把煩惱的根拔掉了。跟這個對立,跟那個對立,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萬物對立,可麻煩,累死了。這什麼原因?不了解事實真相,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才起這個事情。如果你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在現在這個地球環境上,別人過的是苦日子,你過的是菩薩日子,你不苦,你得大自在。你那個苦是什麼?那是菩薩大慈大悲,在那裡表演,示現給眾生看的,目的是讓眾生看到之後覺悟。那是一種教學的手段,不是真的,這要明白。前面我們學過四德裡面的第二,就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威儀有則」,行住坐臥都要做一個好的樣子、正面的樣子給人看。所以情見的事相,你統統明白了。「以顯真如之空性」,我們自性清淨圓明體在哪裡?原來就在萬象之中,只要你不著相,你就見性,性跟相從來沒有離開你,包括什麼?包括虛空,虛空也是個相。它的體是什麼?體是自性。這就是宗門大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人家問他,自性在哪裡?左右逢源,頭頭是道,沒有一樣不是,拈一法是,不拈一法也是,奧妙,性相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