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華嚴奧旨 妄盡還源觀 第 71集

所以我們讀到這一段文,就要效法、學習菩薩代眾生受苦。怎麼代?眾生現在迷了自性,我們要做出回頭的樣子來給他看;眾生現在不知不覺,以為造作一切罪業是自然的、是正常的,我們今天要反其道而行之,去啟發他,去感動他,幫助他回頭。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他過的是苦行僧的生活。他早就成佛了,《梵網經》上他老人家說得很好,這一次,就是三千年前在印度出現這一次,是在這個世間示現作佛第八千次。

 

所以他說他是來表演的,表演給我們看的,真的放下了,真的捨棄了。智慧、德能、相好本來具足,要不要學?不需要,學不來的,你所學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示現,他示現什麼?知識分子,好學。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這一出去十二年。你看身分,王子的身分,聰明好學,你說這個世間哪個做老師的不喜歡這樣的學生?真正把尊師重道做出來了。

 

你對於老師不尊重老師不教你的,這是儒佛,道也不例外,他們傳人,傳法傳給誰?傳給尊重自己的人,他對自己不尊重他就什麼東西都學不會。所以尊重別人是真正尊重自己,看你怎麼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是尊重自己,孝順父母是你真有孝心,你有孝德,他從這裡看。老師絕不是說你尊重我,你對我還不錯,我就傳你道,他不是這樣的,他是看到你自己的德行、你自己的誠意。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老師能傳給你多少東西,看你有多少誠敬的心,你能接受多少他傳你多少,你有十分恭敬、誠敬,傳你九分,老師對不起你。為什麼?像你是個容器一樣,你還能盛,沒有給你盛滿。如果你心量很小,器量很小,你只能盛得三分,就給你三分,不會給你四分,為什麼?四分漫出來了,你裝不進去,道理在此地。

 

  所以世尊給我們示現,這個示現太重要了,十二年,當時印度無論出家在家這些高僧大德他都參訪過,這是表現什麼?好學多聞。學了之後怎麼樣?再沒有地方學了,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為什麼?我們現在學佛明白了,如果不放下,變成所知障,知識,知識會變成所知障,你就不能見性。把十二年所學的徹底放下,到恆河邊上大樹底下去入定,這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超越了。見性之後就從事於教學,見性那一年三十歲,一直教到老死,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的,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自己。生活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一生不改變,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看他這個生活太苦,釋迦牟尼佛每天無量的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法樂,那是自性裡面的樂,常樂我淨。這個樂別人得不到,孔顏有一點接近,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喜樂從哪裡來的?從學習得來的,你學了之後馬上能兌現,真正做到,這裡頭有樂趣,這是真樂。我們學東西,學了之後沒有做到,這個樂你享受不到。這種樂是從自性裡頭往外流的,像泉水一樣,它不是外面的刺激,世間人享受的樂,樂為壞苦,它是從外來的,不是從內發的。內發的是無盡的,外面來的是有生有滅的,那怎麼會一樣!

  所以看看釋迦牟尼佛一生那個樣子,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再回頭看看中國唐朝時代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示現的跟釋迦牟尼佛恰好相反,農夫,不認識字,他是樵夫,砍柴的。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在中國抗戰時期還有,我那個時候年歲很小,十幾歲,抗戰時期住在福建建甌,這個城市裡面沒有自來水,就有那個挑水到城市裡賣的,在外面河邊上挑水,沒有瓦斯,也沒有電熱,沒有,有電燈,那時候有電燈;煮飯要燒灶,燒灶要用柴火,有賣柴的、賣水的。惠能大師是賣柴的,上山砍柴,挑到城市裡來賣,賣了柴,拿這個錢去買一點米回家去,這才有一天的生活,很苦,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偶然的,柴賣完了,拿到錢了,離開,好像是個小客棧,從窗戶邊上經過,聽到裡面有人在念經,他一聽就懂,聽得很有興趣。聽了一會,推門進去,問這個念經的人你在念什麼。裡面這個念經人看到,這也是個年輕人,二十幾歲,聽他講的聽得很有味道,很難得,很稀有,介紹他到黃梅去見五祖。在黃梅住八個月,五祖分配的工作,他是砍柴的,到廚房去,去砍柴、去舂米,幹了八個月,沒有進過講堂,沒有進過禪堂,去做義工,傳法的時候居然衣缽傳給他了。他聽經只聽一個晚上,十二點鐘進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寮,在我們想像當中頂多講兩個小時。他不認識字,給他講《金剛經》大意,他就開悟了,就見性了。這一見性,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你拿經書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講得一點不錯。

  所以這東西要不要念?不要。我們到今天完全明瞭,佛告訴我們,你能夠把執著放下,你就成正覺,證阿羅漢果;你能把分別放下,你就能成正等正覺,你就做了菩薩;你能夠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成無上正等正覺,你就成佛了,這真的。所以你只要放下,你自己自性裡頭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樣樣都無量,全現前了。所以佛法修學不在聽得多少,學得多少,是在你放下多少,這個重要。聽得再多,一樣放不下,博地凡夫,佛法真正的德用、好處你一點都沒嘗到,你依舊生活在六道,所謂煩惱跟痛苦的世間,你沒有得到法喜,法樂沒有得到。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樣的地方,世法「為學日益」,學的這個知識天天增加,為道不一樣,「為道日損」,天天放,天天放,統統都放下,沒有了,全部現前了。

  東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知識,知識跟智慧不一樣。像前年我在劍橋大學、在倫敦大學跟漢學系的這些研究生跟他們教授交流所說的,學佛跟佛學兩碼事。那些學生我很佩服,英國人,也有其他國家,歐洲人在那邊留學的,他們的普通話講得好,能夠讀文言文,我們不能不佩服。我問了幾個學生,有一個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我就問他,《無量壽經》九種版本,你用哪一個?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這是我們在學習的;另外有個寫論文用《孟子》,還有個用王維,難得。我讚歎他們,我說你們可以用中國這些典籍拿到博士學位,將來也可以做一個有名的漢學家,大學教授,可是我說你們一生不可能像我這樣快樂。他們問為什麼?我說我學的跟你們恰恰相反。他聽了很奇怪。我說你們學儒學、道學、佛學,是不是這樣的?他點頭,是的。我說我相反,我是學儒、學佛、學道。你看還是兩個字,從兩邊念不一樣。學佛就要學得像釋迦牟尼,學儒那就要像孔子、像孟子,學道那你得像老莊,你才會真正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你得到法喜。學佛的人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心地永遠保持清淨,一塵不染,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要用心,以清淨心對待。有人問自然就答出來,答得妙,妙不可言,自己都感覺得意外,怎麼會說得這麼好?從自性流露,不用思惟,不用思考。要問你一個問題,我想一想,想想就落在意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