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情的眾生,具足一切苦惱,亦往往因苦惱而造業,所以我們必須仰賴著佛法,斷除苦惱以求解脫。

修學佛法不但可以消災解厄,亦可令人引發善心,防非止惡。誦經、拜佛、念佛是長養善心的助緣,若不能藉著誦經禮佛,稱佛名號改變自己的心性,猶然我慢、綺語、貪瞋癡不斷,則惡業罪障無可消除。

 

所以我們若犯錯造業一定要真心求哀懺悔才得以消除罪障。諸佛菩薩及一切聖賢是不捨棄任何一位眾生的,對罪大惡極者更是憐憫有加,慈悲地隨機教化,勸其為善,導向光明。是故造惡之人一旦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則諸佛菩薩及一切聖賢皆欣慰地予以加被庇護。猶如世間忤逆父母的不孝子,俟待一朝覺醒而浪子回頭,悔過自新,則不但令父母歡喜,亦令佛歡喜。

倘若我們因愚癡、無明而造下種種惡業,只要改過遷善則輕業可消,重業則輕受。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若心亡罪滅時則身心輕安。故佛說有二種清淨之人:一、從未犯過錯者。二、已犯罪而及時懺悔改過者。

佛陀在世時有個殺人魔王,殺人無數,甚至欲殺父母,弒佛陀,於是佛陀對之說法,使其啟發善心,而當下痛改前非,放下屠刀,終開悟證果。而當時亦有個阿闍世王,曾殺父又囚禁母親,罪在五逆十重,俟其良心發現,即受內心譴責,悔不當初。後遇大醫王耆婆勸導,得以見佛悔過,於是修證得須陀洹果。經中之實例不勝枚舉,由此得知,即使是五逆重罪猶可懺悔,何況是其他輕罪呢?所以懺悔即是自己所造的罪業,力行改過,防止再犯,才是真懺悔,懺悔後身心更可得安樂,清涼自在。但若邊懺悔邊造業則懺悔無效。

懺悔,以佛教的戒律向一個人或大眾懺悔,是名法懺。若無清淨處懺悔,則可於佛像誦經,禮拜求哀懺悔至見花開、見佛放光或受佛摩頂,呈現懺除罪障的祥兆,此名為取相懺悔。人皆可成為聖賢,但需視此人有無勇氣去惡從善。所謂彌天大罪,一懺便消。所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此乃佛施教、滅罪之方便法門,修行人不可不知。有犯輕重罪者應誠心懺悔,不可再犯,方能消業除苦,免去惡報的纏繞,生命才會更光明、智慧更增長!總有一天亦可開悟證果,了脫一切眾苦,斷無量劫的生死沈淪,往生淨土。

但願每個人皆能徹底懺悔前愆,一心向善,做個真正幸福快樂的人。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