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從前,有位財富無量的大富翁,名叫「仙歎」,他因緣際會聽聞佛法後,明白世間禍福、榮辱無常,到生死關頭,唯有功德法財帶得走,於是,他決定廣行布施,並昭告天下:「如果有人家境貧困,我願資助一切生活費用!」

幾個月後,全國再無需要救濟的貧民,仙歎心想,那就來救濟病人吧!於是,他開始大量購買藥材,無償提供給需要的病人。如此數年,仙歎的財富布施殆盡,再也買不起藥了。為了賺錢,他決定離家,入海採寶……他走著走著,途中連續遇到好幾輛車,車上都載著重病患者,他問車上的人:「您們要去哪兒?」對方回他:「我們要去找那位大善人仙歎,他那裡有最好的藥材,而且是免費的,如果能找到他,我們很可能就有救了!」

仙歎一想,入海採寶緩不濟急,來不及救助這些急需的人,於是,他轉而去找國王,跟國王先借貸五百兩,並承諾採寶回來後,便歸還這五百倆。國王早知道仙歎的為人與善名,毫不猶豫地答應。仙歎於是將錢悉數拿去買藥,讓這些病人有藥可治後,便與一群商人一塊出發入海,果然非常幸運地採得許許多多的珍珠,滿載而歸。

他們回到陸地上後,由於飲用水已經用完,一行人又累又渴,仙歎於是脫隊,先去找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口井,便回頭帶大家前去解渴,自己則先到一旁等待。這群商人邊大口喝著水,看到不遠處的仙歎,忍不住貪念一起,心想,如果少一個人分這些珍珠,那麼每個人就會分到更多,討論之下,一致同意謀害仙歎,藉口邀他一起過來喝水,趁仙歎不備,將他投入井中!

這群商人回到國內,國王聽他們說起仙歎在海上遭遇不測,對他們起了疑心,仔細地盤問他們仙歎遇難的經過。商人們沒預料到國王如此警覺,幾個問答下來,心防被攻破,於是從實招來,是自己對仙歎下了毒手。國王一怒之下,將他們全數判刑!

這時,仙歎竟奇蹟似地生還了!原來,有位護法神將這幕看在眼裡,不忍仙歎遇害,伸手將落井的他接住,仙歎才大難不死。仙歎誠心為這群商人求情,對國王表示,這些人會犯下大錯,源於無知,希望國王網開一面……國王禁不起仙歎再三求情,終於答應。這群僥倖逃生的商人,感於仙歎的慈悲,也感恩地將所有珍珠奉送給仙歎,仙歎原本不願接受,見眾人誠意如斯,這才收下。

這下仙歎又成了富翁,然而,他還是一樣,把錢都用於買藥,布施給所有需要的病人,來者……

這是《六度集經》中記載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這位仙歎根本是傻瓜吧,平白把大筆大筆的錢送給別人;這也就罷了,別人要自己的命,還為他人求情;連自己拿命換來的錢,也同樣分文不留戀……然而,這位仙歎不是別人,正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他無私地甘願捨去自己所有的一切,最終成就了佛道。

弘一大師曾經分享:「古人云:『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佛道長遠,如果連一點虧都不肯吃,慈悲決計練不來、談不上,更別說成就佛道了。

然而,成就佛道,也不是為了高人一等,也不是為了讓自己變得完美。福慧兩足,無非是讓自己斷除一切煩惱,不再為煩惱所傷、所苦。所以,從學吃虧開始,生活中遇到事,能付出的就付出、能分享的就分享、能承擔的就承擔,逐漸減少內心的OS、不平、算計、比較等種種煩惱……所有吃的虧,分分換來自己身心的安樂、慈悲與無我,同時,一路在成佛之道上前進,長此以往,哪裡吃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