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初入叢林古寺參學時,發現有些人以穿襤褸衣衫為標榜,有些人以吃餿飯剩菜為修行,有些人裝窮賣傻,揚言金錢名利是毒蛇猛獸,故以貧窮為清高。一天,我聽到在客堂服務的知客師大實法師痛切地說道:“貧窮!貧窮!大家都崇尚貧窮,極樂淨土的七寶樓閣、黃金鋪地的莊嚴世界由誰來完成呢?實際上,貧窮就是罪惡啊!”

大實法師剴切的指陳,如雷擊頂般穿過我的耳際,我開始反覆思維。當年,戰禍連綿,國勢維艱,民間建設固然百廢待興,寺院經濟更是蕭條不振。貧窮已是舉國普遍的現象。那時,家師志開上人擔任棲霞山寺監院,他從不喊窮,也不叫苦,從開源節流上著手設置果菜農場,實踐自耕自食,創建炭窯紙坊,提倡勞動生產,對於寺內經濟的自給自足可說貢獻至大!而棲霞律學院、私立宗仰中學也因此而能成辦。我們每日勤苦作務,以稀粥、雜糧、豆渣果腹,卻將豆腐菜餚留起來供給信徒施主。仔細想來,這不就是以行動告訴大家:真正的貧窮是坐以待斃,是心內能源的枯竭墮落。佛教要有錢才能辦事業,要有錢才能和大眾結緣。我恍然大悟:貧窮,怎麼不是罪惡的淵藪呢?

回想起來,我之所以能夠很快地契悟“貧窮就是罪惡”的道理,與我童年的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記得小時家境清寒,我曾經沿街叫賣,貼補家計,也曾經牧牛拾荒維生,我從不因為貧窮而感到自卑,我自覺有能力去幫忙父母分憂解勞是一件很光榮的事。為了取悅經年臥病的母親,我常常為她講述一些七言俚語故事,古人寒窗苦讀、忠孝節義的事蹟卻也因此而深深地印人我小小的心靈,成為我日後行事的準繩。從小我就體悟到:貧與富,對於個人而言只不過是自己心理上的價值認同而已,而如果國家社會大眾貧窮凍餒,將會引發無窮罪惡的問題。

 


三十年前,佛光山原是一片竹林密布的荒山,當時有人曾經怪我:為什麼好好的都市不住,卻要到窮鄉僻壤的地方來拓地墾荒?多年來,我們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披荊斬棘,與洪水搏鬥,與悍民周旋,終於開闢出佛光山這座道場來。天下無難事,一切的空無貧乏不是阻力,信心、誠心、耐力、毅力就是最寶貴的財富。等待、拖延、猶豫、無恆是貧窮的根源。莊嚴富麗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秉持四十八願於無量阿僧祗劫中完成,我們要在人間建設富裕安祥的淨土,當然也不能坐等諸佛菩薩的加持現身,而應該效法他們的慈心悲願,認真地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其實,業大財多並不必然與貪贓枉法、圖謀私利有關聯,有許多人是因為勤奮努力而得到應有的財富。如果社會上一味地貶抑富有,只怕長此以往蔚為風氣,徒然造成社會進步的阻力。

 


金錢固然是煩惱禍患的根源,但淨財也是學佛修道的資糧,是弘法事業的基礎。人間的佛陀其實正是富貴人生的提倡者,他固然以毒蛇來比喻黃金,但也主張賺取淨財,擁有適當的物質生活。在《六方禮經》中他指導善生如何運用金錢,在《彌陀經》《藥師經》等寶典中他描繪諸佛的淨土都是黃金鋪地、七寶樓閣,可見佛教並不排斥清淨的富有。

 


·佛光菜根譚·


精進勤勞,是善德,是財富;


懈怠放逸,是罪惡,是貧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