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的故事.第一集》 以阿難尊者依律乞食時,遭受摩登伽女幻術誘惑,幾至破戒為緣起,佛陀藉機開示,像阿難尊者這樣久修的行者仍被幻境聳動其心,不能自持;諸初學者如何剝析正見,端心修行,正念求度?

故佛陀由七處徵心為眾生辨別「心」的真妄,再以十番顯見令知道性的虛實;更一一推究說明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解釋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虛空的本性;並詳明二種根本,乃至人之五陰身,如何組織而成;人身之六根性,如何分別而有;明示修行漸次及大方便。本書藉阿難尊者現身說法,說明了真修實證的重要性。

 

佛陀的大弟子阿羅漢和菩薩們,在佛前述說自己最初是如何修行?如何得道?用的是什麼方法?證得什麼果位而得到圓滿通達?於是每位聖眾就依次報告,有的從六塵入、有的從六根入、有的從六識去著手。這六根、六塵、六識,再加上七大,就是廿五圓通。這二十五位聖者無為法而有差別的圓通法門,即是告訴我們二十五種修行的方法,依據這二十五種方法修行都可以得到解脫、成就聖道。

  在二十五圓通法門中,應該如何了解自我的根基,依哪一個法門來一門深入呢?在《楞嚴經的故事.第二集》中有更進一步的敘述。

 

《楞嚴經的故事.第三集》中的清淨明誨就是四條重戒:斷淫、斷殺、斷偷、斷妄;對於初學者來說,乃是必須要學習遵守的課題,可說是《楞嚴經》的根本。

佛陀更對阿難尊者特別強調:修禪定者,需先有四種決定清淨明誨,方能離禪魔。要從「三種漸次」下手修習,才能除滅種種顛倒,進而講菩薩的位次直到成佛,又因阿難尊者之請,說了「七趣」的因由……

 

在《楞嚴經的故事.第四集》中,世尊不問自說,為眾生指示「五十陰魔」,也就是由五蘊所生的五十種陰魔的境界。其實從業習產生的色、受、想、行、識等五十陰魔,若細分析起來,千千萬萬種都有,但都在識的統籌裡。世尊教導大眾如何辨別,看清魔的真面目,順利的走上菩提之路。

附錄中並收錄了歷代高僧持誦《楞嚴經》種種靈驗功德事蹟,福德不可思議,功德不可思議,願力不可思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