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有一天,四位剛出家的比丘在樹下禪坐,由於風和日麗,眼前的美景和陣陣花香,讓這四位定力仍不足的比丘散心雜話起來,開始分享世間什麼事情最快樂。其中一位率先說道:「在百花爭妍的仲春時節,到原野間遊賞嬉戲,最快樂不過了!」接著,另一位比丘回應:「親友相聚,在音樂、歌舞的助興下宴飲小酌,這才快樂!」第三位比丘說道:「世間財富享用不盡,出入有名貴的衣飾和車馬,這樣的風光才叫快樂!」第四個比丘說道:「嬌妻美妾在抱,日日縱情歡樂,哪有什麼事比得上這種快樂!」

佛陀以天耳聽見四人的談論,於是前往開示:「你們所說的快樂,都抵不過無常之力,不能長久擁有,一旦春去秋來、生死無常、財富不保、妻妾爭寵,也就樂盡苦至了。所以出家之道,便是捨棄這些世間欲樂,以追求斷盡煩惱的永恆之樂樂。」四名比丘聽了慚愧不已。

佛說接著說道:「許久以前,有位國王名叫『普安』,他和鄰國四個國王極為友好,他們每月聚會一次,每次聚會都有美食、歌舞、音樂、美女相伴,有一次,普安王也問大家同樣的問題『世間什麼事情最快樂?』其他四個國王所說的答案,也與你們今天的答案一模一樣。那時,普安王聽了以後,感慨說道,這幾種人間樂事,都抵不過無常之力,而會變成煩惱的啊――」佛陀話鋒一轉,「當時的普安王是我,而四個國王正是你們。」四位比丘聞言一楞。

佛陀沉痛教示:「為什麼多生多世過去了,你們還不明白欲樂正是苦源?還在生死中流轉?還在重覆的對話?你們一直在同樣的習氣中輪迴不已,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解脫?」在極度的慚愧下,四名比丘頓時心開意解,證得阿羅漢果。

這個記載在《法句譬喻經》卷三的故事,談的雖是世間樂事,卻教人毛骨悚然。故事中的比丘對世間欲樂仍戀戀不忘,幸好有佛陀的及時示教,否則,在沒有正知見的引導下,即使日復一日過剃髮染衣的出家生活,仍是求昇反墮,這是出家人都需要警惕的。

此外,就像故事中的比丘,我們何嘗不是日日重覆著同樣的嚮往、同樣的對話,同樣重覆追逐著帶來短暫滿足的欲樂,然後重覆著老去、死亡,又重覆投生、長大?

我們對輪迴的警覺不夠,不知道無明習氣造成的業力,如何牽引著我們一次又一次上演著同樣戲碼,受同樣的苦,而不能中斷這無明生死之流。是否我們真的需要一位智者如佛陀,告訴我們:「喂,這些空話你上輩子、上上輩子、上上上輩子就說過了,你還要說多少輩子?」、「你每一生愛上的都是這種人,而且每次都慘兮兮,你怎麼都學不乖?」、「你不只這一生在做發財的白日夢,你上輩子也是這樣,上一百輩子都是這樣,你什麼時候才要清醒?」……其實,不需要佛陀現身說法,從我們會重覆犯的錯、重覆的生命情境,便可以知道,我們是受什麼業力的驅使。

佛法的可貴,就在於為我們的生命提供了不同的可能,讓我們知道,生命,不只有一套重覆的劇本,每個情境發生時,我們都可以停下想想,除了慣性的念頭及選擇之外,我們能否可以轉念?能否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的身口意,能否造不同於以往的業?

若能如此,我們的生命也就一點一滴,開始擁有不同風光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惟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